■赖伟连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言:“老爷的宅邸,竹林掩映,碉楼耸立,易守难攻,万夫莫开。”回想着电影里黄四郎家精美的宅邸,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此电影外景拍摄地——广东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电影画面与现实激烈碰撞,因为强烈的现实穿越感,这情景让我顿感现实美妙,生活里充满了奇迹。
人们说起碉楼,必然要说开平;说起开平碉楼,必然要说自力村。自力村可是开平碉楼第一村。走进自力村,迎头撞见的是一幅字雕。字雕矗立在广场一块绿草地上,上写“开平碉楼文化与建筑艺术展”的字样,电影画面般的质感,惟妙惟肖。洋气十足的碉楼,就这样呈现在我的眼前。望着那中西结合又古色古香的独特建筑艺术,不免想起两句话:此景只应电影有,生活难得见几回。
早在民国时期,自力村侨民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回乡建新屋时,汲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房。走进一座碉楼,其实就是走进了一段历史,大可窥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一座碉楼一个故事,每一座碉楼都有它独特的魅力。15座碉楼,风格各异、造型精美、青砖瓦房、错落有致、星罗棋布,在村里熠熠生辉。它们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是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更是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
15座碉楼中,最有名的要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铭石楼。铭石楼占地面积广,由主楼、附房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主楼高五层,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攒尖的琉璃瓦凉亭。进入这座高大雄伟的碉楼,可见门窗窄小,铁门钢窗,门窗上还装饰着精美的灰塑,民间传统美术的技艺,着实令人称奇,此碉楼或许也是雕楼,精致唯美,名副其实。铁窗门敞开着,喷着黄色的漆。一楼大厅有一座古朴典雅的落地大钟,彰显着主人不同凡响的身份地位,傲视四方。
沿着木制的楼梯,逐层向上,我想一层层揭开铭石楼神秘的面纱。铭石楼每层楼层,结构、布置都大致相同,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喜好,乐器、留声机、鸟笼、书桌、坤甸贵妃椅等等,种种生活细节撞击着脑海,那电影画面自动在脑海里播放,俨然自己已成为其中一员,悠闲地在这里晒着太阳,看着书,听着留声机。第五层室外有宽大的敞廊,周围是罗马式廊柱,往外看去,自力村的风景尽收眼底,养闲别墅、叶生居庐、云幻楼等等,皆在眼中,真是看尽碉楼特色,尽在铭石楼。站在铭石楼楼顶,一眼就可看到造型别致的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顶层四角还建有突出楼体的“燕子窝”,其底部设有多个枪眼,可以窥视楼下,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的控制,可更好地保卫家园。
看着如此厚重的历史痕迹,想起以前当地土匪猖獗,治安混乱,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的艰难岁月,当地人穷尽办法以求自保,智慧而坚韧,不禁为之折服。自力村华侨虽去国外谋生,即使富甲一方,仍心系祖国,心系家乡,把国外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家乡,把中国人落叶归根的家国情怀烙印在这碉楼上,也烙印在每一位游客心里。
自力碉楼十五座,多少楼台烟雨中,毕竟开平腊月时,风光不与四时同。自力村的15座碉楼,就如15条好汉伫立在乡间小道上,纵使人去楼空,纵使已是寒冬,然而冬日暖阳,鸟语花香,竹林依旧苍翠,斑斓的叶子似乎在细数它们的故事,踏实的泥土仿若在默默述说着它们的历史,就是有再多的胶片也承载不住它们的风姿,记录不完它们的独特韵味。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如果时光可以静止,我愿定格在自力村里,去感受冬日残荷的清冷,聆听那一声鸟鸣,看着竹林的斑斑点点以及天上的云卷云舒,让内心重归平静,静享一段自力村的慢时光,去触碰碉楼伸手可及的历史,去感悟碉楼内的人生浮沉。
我想,这大概就是来到此地的意义所在,领略大自然之美,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行走在15座碉楼之间,我愿意让心灵得到放松与净化,重新去找回那份内在的宁静,去更好地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