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楼往事

  ■包丽芳

  人们提到一个地方,首先会想到这个地方的特色,有的是美景,有的是美食,有的是建筑。例如,提到广州,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五羊城;说到南澳岛,就想起海鲜;聊到开平,就想到碉楼。与华夏大地的许多古建筑一样,开平的碉楼也有它的故事和渊源。开平是沿海地区,从明朝开始,当地村民为防御战乱、抵御台风,把房子修成碉堡一般,四平八稳,厚实的墙体足以把子弹和台风挡在砖石之外,呵护着碉楼里的主人。

  开平碉楼以该市塘口镇自力村的楼群为代表。自力村里又以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铭石楼为代表。铭石楼的主人叫方润文,是美国华侨。有关方先生及他家族的历史传奇已然有些模糊,但留存于世的那幢完好无损的碉楼,却让自力村的村民还记着村里曾有这么一位侨居异国的乡亲。且不管他是何许人也,单看他漂洋海外,还记得回老家建房安居,足见他是个对家乡有感情的人。

  庭院里有一棵大树,树叶很特别,细小的叶子排列整齐地镶嵌在枝条上,如一排排绿色的珍珠玛瑙,一一铺开,又像孔雀开屏。这种树叶与广东大多数乡土树种的叶子完全不同。这棵奇特的树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上前一看,树干上挂着一块牌子,上写:凤凰木,树龄200多年。上网搜了一下,这才知道原来凤凰木是进口物种,原产地是马达加斯加。凤凰木不单树叶好看,它还开色彩艳丽的红花,是一种比较有观赏价值的树。这种树是海外移植过来的。抚摸着这棵200多岁的凤凰树,再抬头看看100多岁的碉楼,不禁沉吟,建这座房子的主人是第几代移民啊?

  铭石楼是自力村的第几座碉楼,不得而知。毫无疑问,这座碉楼是目前村里保存最完好、最豪华、最大气的一座建筑。从外观来看,占地600平方米,分主附两栋,还带有庭院。主楼坐西北向东南,砖混结构,外墙刷灰色水泥,高五层,一至四层住人,第五层正面为宽广敞廊,楼顶有四个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攒尖玻璃瓦凉亭。主楼集防御、居住功能于一体,既保留中国古建筑的特色,又融入西方建筑的元素,是广东沿海地区居住型碉楼建筑的代表。附楼为青砖平顶房,主要功能是厨房,兼存放农具和杂物。

  碉楼正门门楣下方装帧着一幅壁画,画中的牡丹依然鲜艳,两只栩栩如生的鸟儿在戏耍。画的旁边是一首五绝:“春兰增美景,夏日发祥光。秋菊环芳宅,冬阳赋锦章。”听讲解员解说,房子的主人有四个儿子,子孙后代都已移居海外,跟村里已没了联系。前些年,政府出资把碉楼修缮了一番,保留原有的风貌和室内的家具摆设,对游客开放。

  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满怀好奇,我走进铭石楼。

  进得门来,首层中间是客厅,客厅正墙前方摆放着一个雕龙画凤的祖先台,台上摆放着祖先的牌位。祖先台有副对联,上联:箕裘承作述;下联:俎豆荐馨香;横批:长发其祥。从字面意义看,主人希望先辈的事业和德行能得到继承和永久的传递,祖先们的声名能万古流芳。

  每层楼都是同样的格局,三室一厅一厨房。厨房是典型的中国式土灶头,大锅带小锅,烧的是木柴。卧室的布置很简单,一床一桌一衣柜。每层楼厅堂上都挂着全家福,男主人40多岁,戴着金丝眼镜,风流倜傥;女主人雍容华贵、清秀端庄;四个儿子英俊斯文;还有两个烫着时尚卷发的女青年,应该是儿媳妇吧。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笑意,好一个其乐融融的八口之家。

  除了几张泛黄的老照片,碉楼内外再也没有关于主人的其他介绍。那个年代,从碉楼的占地面积、外观结构、装修风格以及主人的家居理念和衣着打扮可以猜测出,这是一户有文化、有品位、有经济实力的大户人家。不管他们是文人还是商人,有意无意间,他们也许就是中西方文化、习俗交流的使者。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照片上的主人依然含笑注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他们把当年意气风发的形象留给故乡,选择在最青春最华丽的年龄漂洋过海,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也把他们认为外面世界里美好的东西带回家乡,融入家乡。我想,照片上的主人,应该也会把碉楼里的美好带到外面的世界去吧?或许,他们怀里也各自揣着一张同样的全家福呢。

  这,就是乡愁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河源文学
   第04版:河源文学“赓续传统血脉,赋能乡村振兴”采风作品辑
   第05版:河源文学“赓续传统血脉,赋能乡村振兴”采风作品辑
   第06版:河源文学“赓续传统血脉,赋能乡村振兴”采风作品辑
   第07版:龙川新闻
   第08版:国内新闻
古楼往事
开平随记
月是故乡明
碉楼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