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风欢喜在此间游走

  ■李美英

  金秋十月,有幸与一群文友相约前往和平县上陵镇翠山竹海参观。车行至翠山竹海森林公园停车场,刚下车,翠山竹海几个红色大字赫然在目,阳光与清风携带淡淡的竹香,将我们迎进全是竹子建造的游客中心。清风欢喜在此地游走

  翠山竹海的绿道,沿着潺潺溪流蜿蜒而上,道上游客络绎不绝。溪边野花野草肆意生长,总想留住游人的目光与脚步,可他们心系漫山遍野的竹林,满眼满脑都是竹子。溪边一株野菊,任性地开出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两名文友被吸引住,连忙摆弄手机拍照,可见她俩有一双很会发现美好事物的慧眼。

  我们拾阶而上,进入翠山竹海中。抬头远望,目光所及全是毛竹和树木,郁郁苍苍、遮天蔽日。或许,没有谁会去注意竹林里与竹子一起生长的树木,而这些树木,它们和竹子一样修长、挺拔、翠绿。为了能吸收更多的阳光雨露,树木唯有拼命向上生长,不敢多生一根枝条,不敢弯曲一下树干,竹子有多高,树木就长多高,竹叶有多翠绿,树叶就一样青翠欲滴。树木也有思想、有追求,它们都懂得与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竹子相伴,自己也要努力拼搏、向阳而生。身为人类的我们何曾不是呢?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智者同行,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定会登上巅峰。

  越往上绿道越陡,道两边山上的竹子、树木也越发茂盛,因为阳光充足。满山的毛竹在微风中摇曳着翠绿色的竹梢,在阳光下像无数只凤凰舞动的凤尾,树木的树冠也似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大伞。望着一根根粗壮挺拔的竹子,我不由想起了小时候住草房子的情景:一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天下起了暴雨,一阵狂风把我家的草房子吹倒,所幸家人没有受重伤。事后,老父亲就在房子的旁边种下了许多毛竹。几年后,那些竹子长了起来,长得又粗又壮,郁郁葱葱,一排排的竹子犹如铜墙铁壁,挡住了从山坳里刮来的大风,很好地保护了我家的房子。从此,我爱上了这些竹子,它们是父亲种下的,像父亲厚实的爱,给我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我喜欢听风吹过竹叶的沙沙作响,爱看雨后的竹子绿得令人心醉,以及那些竹叶上雨滴的晶莹剔透。直到如今,它们还是我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竹子一身是宝,竹笋是一道美味的菜肴,竹子可以用来做牙签、米筛、糠筛、箩筐、簸箕,还可以做成其他用品,如笔筒、竹签、筷子、凳子、椅子、桌子、灯笼等等;竹子为城市建设更是出了一份大力,建高楼时用来搭建脚手架,无数高楼拔地而起,就有无数的竹子默默地当脚手架,承载着无数的工人、泥砂和砖头。竹子如诗似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文豪苏轼赋予竹子一种超然不俗的品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竹子的用途说不完,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每隔一段距离,绿道旁都放置了几张石凳,供游人休息。我们走得有些累了,便顺势坐到了石凳上,呼吸起含有草木清香的空气来。不经意抬头时,竟望见两旁竹子的竹梢完美地拼接成一颗大大的爱心。我想竹子似乎也懂以心换心,它怎不是向游人袒露真心,真诚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爱心”之上,蓝天碧空如洗,清风在竹缝间欢喜地游走,发出悦耳动听的轻音乐般的柔声,而满山翠绿的竹叶、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犹如无数跳动的音符。

  这条绿道约有六七公里,投资修建这条绿道,是为了让游人更好地观赏这片壮观、气派的竹林。据介绍,这片竹林面积达12万亩,一年长出来的竹子就有400多万根。目前,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集体经济,上陵镇政府正全力打造翠山竹海旅游景区,目标是达到国家3A级。按照规划,绿道尚未完工,但它却已然透露出了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和广东特色。

  因文友身体不适,我们三人只好中途折回。虽然这次没能登上最高峰,在观景台上欣赏那12万亩竹海的壮观,但翠山绵延不绝的绿色却已让我入迷,日后我定会重游翠山竹海,因为我喜欢竹子,更何况这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林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河源文学
   第04版:河源文学
   第05版:河源文学
   第06版:河源文学
   第07版:紫金新闻
   第08版:国内新闻
站在公羊石上喊一声
向着竹林深处走去
清风欢喜在此间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