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一抹苍绿诉说生命

  ■曾少令

  甲辰暮秋,重阳之日,天朗云清,河源市作协组织部分会员到和平县上陵镇开展采风活动,我有幸参与。早前听闻翠山竹海的盛名,但疲于生活,未曾前往,而今得此机缘,终可一睹芳容,不禁心潮澎湃。

  翠山竹海位于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林之一。该处山势起伏,峰峦叠嶂,因山上树木、毛竹常年翠绿而得名,故众人常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到达翠山竹海,见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放眼望去,茂林修竹,尽显幽邃静谧,它们笔直地伫立于天地间,宛如大自然最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一阵清新的味道扑鼻而来,唤醒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顿时倍感神清气爽,让我忘却了尘世的喧嚣、纷扰。

  在竹文化展览区里,用竹子做成的展板简约古朴、别具一格,上面悬挂着“竹”字的演化历程以及“阳明格竹”的故事,充满内涵,妙趣横生,彰显了中国文化生活与竹子的深厚渊源,是一种天然情结使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竹子具有正直、清高、坚韧、虚心、洒脱的品格,有君子般的德行,是高雅的象征,引无数文人墨客喜爱并为之歌颂。“竹林七贤”时常游于竹林之下饮酒赋诗;苏轼爱竹溢于言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画竹咏竹闻名天下……斯人已去,但竹的精神意义永存,在中华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不被岁月所湮没。

  竹海栈道上洒满阳光,栈道两边,一丛丛翠竹写下一首首生动的诗,长长的风在低吟浅唱,清澈的溪水欢快地跳跃,山花野草竖起了耳朵静静地聆听,竹林依然静默不语,却闪烁着晶莹的光亮,不经意间洒落了一地的清凉,让幽兰有了扎根于此的归属感。如此生动而诗意的画面,给我一种不期然的感动。行走在青色里,犹若漫游于竹之海,翠竹的清香弥漫开来,我闭上眼深呼吸,仿佛喝着父亲小火慢炖的竹笋龙骨汤,吃着爽口鲜甜的腊肉炒竹笋,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往来的游人,或歌于途,或休于竹,洋溢着快乐的气氛,任凭欢声笑语传遍竹海,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定格下最美的瞬间。我们时常被一棵葱郁的树、一朵不知名的花、一只美丽的鸟儿俘获了心,停下脚步打开软件识别,试图了解它们。面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打扰,竹海只是笔直地站着,静静地看着一切,像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容纳着万物。

  我们漫步于一碧万顷、景色宜人的竹海中,乐此不疲,驻足欣赏,佳竹秀而繁荫,足以畅叙幽情。翠竹看起来是那么的纤细柔弱,却难掩骨子里的优雅从容,于天地间,默默生长,四季常青,不畏狂风暴雨,不惧酷热严寒,用一抹苍绿诉说着生命的斑斓与坚韧。在这个“华南最大的天然氧吧”里,每一口空气都是新鲜的,吸引了清风的青睐,它欢喜在此地游走,与竹叶交换着四季的消息,颇有“修竹引风来”的况味。微风轻盈地在竹海中穿梭,惹得竹叶轻轻地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悠扬起伏的歌谣令人心旷神怡,顷刻间所有的忧愁都被这轻柔的旋律所化解,一厢情愿地沉湎于这美好的绿色海洋中,无法自拔,如痴如醉,缔结成一种永驻心间的美好情愫。

  登上观海亭,极目远眺,仰观宇宙之大,苍穹蔚蓝辽阔,朵朵白云自在逍遥,与竹海的翠绿相映成趣。俯察品类之盛,绿意盎然、韵味悠长的竹海仿佛向我频频招手,似乎听到了竹子的呼吸声,感受到它们的脉搏心跳。而远处的紫云嶂高耸入云,羊石峰奇特壮观,它们虽遥遥相望,却志同道合,目标一致,那就是共同守护着一方水土。我沉浸在自然的大美无言中,获得了宁静和力量,由衷地慨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河源文学
   第04版:河源文学
   第05版:河源文学
   第06版:河源文学
   第07版:紫金新闻
   第08版:国内新闻
抓一把秋天带回家
一个叫上陵的地方风起竹梢(组诗)
上陵翠山竹海半山亭怀古
窗外竹浪万千
用一抹苍绿诉说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