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镜
“识得是宝,不识是草”,这句代代相传的民间俗语道出了一个千古事实:草中有宝。
草海茫茫,异彩纷呈。而那些草中之宝则往往深藏不露。要找到它们又谈何容易?但时间能成就一切。在悠悠岁月中,那些与人类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杂草终于一一被发掘出来,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存资源。
杂草无疑是粮食之源,不过,能产粮的杂草毕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在漫长的农耕文明长河中,这些能产粮的草本植物之所以有幸浮出水面,完全有赖于历代祖先孜孜不倦的追求,命运方得以改变,被一一请进耕地,接受栽培、筛选、驯化乃至杂交,并最终成长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粮食作物。它们所产出的五谷杂粮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生命,称之为宝,当之无愧。
不过,更多的杂草是无数先人经历了与神农一样尝百草后才发现其药用价值而被视为宝的,这便是中草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1892种中草药的名称、形态、产地、功效、主治等,其中植物药1094种,而草药则占了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几千年来我国中医和百姓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验证过的。每一种中草药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呵护生命健康的神奇力量。时至今日,中草药研究从未间断过。青蒿素就是科学家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炼出来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在非洲不知拯救过多少生命。从随处可见的车前草、金钱草、曼陀罗、鬼针草,到珍稀的冬虫夏草、石斛、红参、天麻、巴戟、三七……无论它们身在何处,只要以中草药的身份出现,就马上成为无价之宝,能减轻乃至消除病人的痛苦。在医学昌明的当下,有些草药的优势依然不可替代,在许多百姓家中都会或多或少备有草药,以防不时之需。
还有不少草中之宝是人们间接发现的。在传统乡村,家家户户都养家畜,这是家庭重要经济来源。其中的马、牛、羊、驴都以杂草为主食,至于具体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什么草能吃,什么草不能吃,只有家畜自己知道。人们只是在放牧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草作为饲料也就成了一种重要资源。对于村民,特别是牧民来说,草饲料不失为宝。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还催生出草饲料种植专业户和专营企业。巨菌草、稗草、苜蓿等杂草的身影也就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农田,身价上涨百倍。
杂草成就了粮食,成就了中草药,成就了饲料,还成就了草的民俗文化。
端午节,民间有在门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用以驱鬼避邪、消除病痛,给今后带来平安、好运。艾草和菖蒲作为民俗文化载体所生成的文化意象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一发现,让艾草和菖蒲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叠加,从而成就了它们草中宝的美誉。
偶然想起那些与我有缘的杂草。从乡村到城市,从这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一路走来都有杂草相伴。有些匆匆一瞥便无缘再见。有些则常常会面,直至它们终老。窗外山坡处的杂草更是朝夕相处,一代接着一代不离不弃。杂草千姿百态,青衣素颜,安静地生长,努力地繁衍。与我虽只是点头之交,但都给我留下了良好印象。这种好感源于杂草给予我的诸多好处。绿草如茵十分养眼,那些开花的杂草则是一种美景,赏心悦目。更何况还能从杂草中获得食物和药物。其实与草为邻,又有谁没从中得益?
我喜欢用“杂草丛生”一词,既形象,又贴切。一个“杂”字尽显草之品种之繁、数量之多。杂草遍布全球各地,我相信这世上之人没有一个与草是无缘的。不过,此缘也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我,几十年一路走来,至少见过上百种杂草,但连草的名字也叫不上几个。我知道它们大多是有名字的,只能向植物学家请教了。不过,杂草也因为太多而掉了身价。“草民”“草芥”“草寇”……冠以一个“草”字已足以展示身份之卑微。所以,人们对杂草普遍漫不经心,把它们看作一种可有可无的植物。但是,这些受人轻视的杂草生命力却出奇旺盛。它们不是一株一株单独地生长,而是“丛生”,长起来就是一大拨,扩张的速度惊人,且在生长的过程中不用人工照料,靠着自然界的阳光、雨露、肥料,自由自在,欣欣向荣,子孙满堂。杂草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杂草的根是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植物器官,只要有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它就会发芽,长出跟先辈一样的杂草。其次是种子神通广大。种子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在你每走一步脚下就可以有成百上千粒种子。它们都在等待重见天日的机会。且种子有休眠能力,休眠期短则一年、几年,长则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一旦休眠解除,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展开新一轮的生长过程。杂草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它们自身的能力,这是一种神力。
极少数杂草进化出一种蛮横、霸道的生命力,在生存竞争中不给对手任何的生存机会。所以,人们称之为害草,都上了中国排行榜或世界排行榜。
薇甘菊的危害力为世人所公认,在两个排行榜中均名列前十。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大约1919年在香港出现,1984年在我居住的深圳被发现。
薇甘菊的叶片呈心形,嫩绿顺眼。茎蔓细长,身段柔软。表面看是一种文静、柔弱的植物,很难与害草联系起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它确实所向披靡,让竞争对手无还手之力。它的危害力不是靠自身的强大,而是依靠长期积累的生存智慧。薇甘菊擅长匍匐、攀缘、缠绕、覆盖,这是它以柔克刚的法宝。被附着的植物不管有多强壮,一旦被全覆盖,就失去光合作用,死路一条。薇甘菊还有一招,能释放出一种毒汁,抑制周边植物的生长。再加上强大的适应能力,所到之处一枝独秀,对生物的多样性所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所以,薇甘菊在深圳到处抢占生存空间,声名狼藉,受到清剿势在必然。
杂草益、害同源。水田里的稗草是害草,但它同时又是优质饲料,稗子还能食用或者酿酒。薇甘菊长在裸露的沙石缝隙中不失为一景,叶子入药能清除体内毒素,解毒功效显著;晒干的叶子泡水喝能保护眼睛,预防视力下降。可见,即便是害草,也并非乏善可陈,更何况它们还是地表植被的一部分。
杂草多情,常伴我们左右,让我们的世界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与温馨。至于害草的两面性,其实是一种生存策略,提醒人类趋利避害即可,大可不必赶尽杀绝,因为它们也有着无法替代的生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