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萍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不知不觉,春天就要来了,新年的脚步声也近了,步入中年的我们,对于新年没有过多的渴盼,反而是增添了几许惆怅,就越发怀念儿时的新年。在民间,新年的前几天就算开始过年了,俗称小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意思是,官家的小年是腊月廿三,百姓的小年是腊月廿四,而水上人家的小年则是腊月廿五。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小年是腊月廿五,原来我们是水上人家,生来就美的名字。水上人家,多少梦从这里起航。水之源,生之源也!腊月廿五小年这天也被我们称为“入年架”,即是进入新年的节奏了。家乡人也称这天为祭灶日和扫年。
扫年,即除尘。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扫尘除尘,打扫房屋,清洗窗帘茶几,床罩被子,刷洗锅碗瓢盆,整理床铺衣物,屋前屋后、里里外外,进行全方位的大扫除。扫尘之后,焕然一新。然后添置窗花、年画,贴好春联,迎接新年。
人们也在小年这一天开始置办年货,如买新衣、购食品、理发,还清债务及其它一切事务。到了除夕夜,是家家户户吃团圆饭的大日子,杀鸡宰鸭,贴春联门神,祭拜神灵祖先,除夕家家都要用桂叶、石姜斛等烧水洗澡,给小孩派发压岁钱,然后才吃年夜饭。接着就是守岁迎接新年了。而守岁时看春晚是重要内容,也是最放松的时刻,忙碌了一年,该停下来歇一歇了!然后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伴着璀璨的烟花声一起倒数“5、4、3、2、1”,齐喊新年快乐!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才知道自己又添了新岁。
大年初一是非常讲究的,人人着新衣穿新鞋,要说吉祥话,还有许多禁忌需注意,如忌跌落碗筷、忌用利器、忌挑水、忌下地干活、忌做针线活、忌讨债、忌杀生、忌啼哭、忌骂人、忌说不吉利的话、忌扫地倒垃圾、忌往门外倒水、忌条凳倒地,诸如这些,务必小心轻放一一注意。当然,大年初一还有许多事可以做的,如放鞭炮,在家乡,没有禁止燃放鞭炮,好像有鞭炮声才像是过新年。初一早晨进食斋菜和汤圆,外出走走,“行新年运”等,图个祥和安康如意美满。年轻男女也可到寺庙上香祈福,求签,求一年的好运程或如意姻缘。正月初二是“开年日”,祭祖拜神,吃开年饭,外出拜年,女婿需得在大年初二这一天与妻子回岳父岳母家拜年。大年初三人称“穷鬼日”,除不串门、不会客外,还要将屋子打扫干净,将积存几天的垃圾清除出屋外,口中还得念叨“送走五穷,穷去富来”的话语,名曰“送穷鬼”。大年初五称为“出年架”,意即新年已经过完,该准备营生的事情了。在我们家乡,有看年戏的习俗,每年的大年初四到初八,是开年戏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里,还有浓浓的过年氛围。
直到烟花璀璨的元宵节后,才会开始想想春耕的一些事情。家乡的元宵节热烈而隆重。元宵节是内容丰富多彩的好日子,赏花灯,吃大餐,逛大街,年轻人爱把元宵节过成情人节,谈情说爱表衷情;老一辈却爱兴办丁酒会,丁酒会是一种隆重的习俗,各姓氏会在祠堂前的街道上搭建牌楼,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在外的宗亲和外嫁的女儿都会回来参加丁酒会,在杯盏中互相祝福,联络感情。还有上灯仪式,凡在上一年有男孩出生的家庭都要到祠堂上灯,告知祖先这开枝散叶、子嗣延绵的大喜事。丁酒会还会邀来狮队,一番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将新年推向高潮。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不那么爱讲究旧时礼俗了,而这些传统礼节却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仍然让人一往情深。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不知今年元夜时,月与灯是否还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