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惠思
■通讯员 李春华
近年来,源城区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在医疗保障、养老服务、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宜”的民生答卷。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国庆中秋假期,记者在源城区看到,一面面五星红旗点缀着主干道,两旁道路宽敞整洁,绿植错落有致,公园里孩童嬉戏、市民闲坐,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氛围。
漫步街头,“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居民的日常。源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源城区累计谋划储备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城镇建设项目110个,总投资614.5亿元。截至今年8月,通过撬动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31.2亿元,21个项目动工建设,10个项目顺利完工,为城镇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外,源城区还因地制宜新改建城区口袋公园33个,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林荫道路率在70%以上。同时,市政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完善污水管网13.8公里,改造升级7座垃圾中转站,新建2处已核准建筑垃圾消纳场,新增建筑垃圾年消纳量120万立方米。
医疗教育改革创新
让民生福祉触手可及
从“一次挂号管七天”到“‘厂门口’健康服务”,这是源城区积极探索创新,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生动缩影。据悉,源城区在粤北地区率先推行“一次挂号管七天”医疗服务,月均超过3000人次享受免诊金服务,全年预计减少群众诊金负担超过100万元。此外,源城区通过精准下沉医疗资源,推出“健康副厂长”制度,在企业“厂门口”为员工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健康服务,服务覆盖2.3万名企业职工;深入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五年创优行动,全区78%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基层诊疗量占比77.2%,远超省65%以上的目标要求。
在教育方面,源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越办越多。投入5.8亿元,新建东城、竹园、中山路、大鹏、二轻等幼儿园5所,新改扩建埔前中学、啸仙中学、区一中、中由小学等学校4所,增加优质学位近5300个,新增普惠性民办园88所;通过谋划推动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托管帮扶东埔中学、埔前中学2所高中,系统性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在全市首创、全省领先推进“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通过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构建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根本性转变,使学生入学更公平、更便捷。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织密“家门口”的幸福网
近日,源城区东埔街道永昌社区举办“金秋欢歌迎双节”主题邻里欢聚联欢活动,舞蹈、健身操、合唱等节目精彩纷呈,社区的老年居民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现场氛围热烈。
近年来,源城区聚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持续发力,积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新生态。截至8月,源城区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61户,建成“供销食堂+长者饭堂”8家、长者饭堂16家、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家,养老服务配套密度排名全市第一;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56%,超过省定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