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斌 彭冲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新建成的紫金广新公园,让周边居民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蚕桑示范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桑、喂蚕;在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园内,玉米秆整齐排列,自动灌溉系统正精准地喷洒水雾……这些场景,正是广新集团开展纵向帮扶协作后的一个个生动案例。
自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来,紫金县紧抓广新集团纵向帮扶协作的契机,聚焦产业振兴、民生改善、绿美生态和人才培育等关键领域,扎实推动公共服务、乡村农业、民生实事等一批协作项目落地生根,为紫金县“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注入了强大动力。
聚焦“造血式”帮扶
做强富民兴村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紫金县凤安镇回龙村蚕桑示范基地,村民们穿梭在桑田里采摘着桑叶;而在不远处的蚕房里,村民们正忙碌地投喂新鲜桑叶。这是紫金县与广新集团携手打造的紫金县蚕桑产业(凤安)示范项目,也是当地“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稳定增收,让小蚕桑织出富民兴村的“新丝路”。
“我们从去年底到现在已经种植了1050亩的桑树,搭建养蚕厂房2100平方米,生产出的蚕茧都是保价收购的,解决村民后顾之忧。”广新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该基地为村民提供长期岗位50个、临时性岗位1000多个。
在纵向帮扶协作过程中,广新集团在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建设了广新数智化生猪养殖示范农场,通过引入智能化环控、精准饲喂系统,实现年出栏优质生猪4800头,并通过“政企村共建”模式,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同样,在该镇的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确保了蔬菜品质的稳定,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打下了基础;在紫金县好义镇建设了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园,构建起“种植—养殖—循环”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体系,实现玉米规模化种植与产业链多元化发展,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超过25万元的收益;在紫金县中坝镇打造了三华李示范园,推行“科学种植+品牌增值”模式,果农们采用了新的栽培技术,今年种植农户总收入将突破800万元。紫金县依托广新集团旗下平台资源,让“紫金蝉茶”、丝苗米、五指毛桃等特色农产品走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帮扶协作馆,并通过电商直播拓宽了销路,辐射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当前,紫金县与广新集团正积极谋划政企合作模式,围绕特色农业、田园文旅等领域,赋予当地的乡村产业更强的“造血”能力和创新能力。
聚焦民生“微实事”
绘就幸福“新画卷”
紫金县与广新集团协作,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建成紫金广新公园、黄花村文创项目等一批民生服务设施,并推动绿美紫金生态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城乡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在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城西村的紫金广新公园,沿途建设了广场平台、健身步道、景观亭等设施,不少周边居民带着孩子在休闲散步。据悉,这个公园由广新集团捐赠3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是紫金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辐射8个大型商住小区,服务周边4万多居民。
“自从今年把这里的荒山变成公园后,环境令人赏心悦目,我每天都会带着小孩来这里散步。”紫金县紫城镇居民叶先生说,公园的建成提升了周边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紫金县紫城镇黄花村的河堤旁,一座由旧房改造的“稻田书吧”初具雏形。这是“国企担当+文创赋能”模式下的文创项目之一,该项目计划构建特色视觉符号、河堤文化长廊和书吧“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新貌。
紫金县还与广新集团联合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系列主题活动,累计植树超过1万株,建成紫金广新公园、中坝镇“生态护坡+经济林木”复合型绿色屏障等生态节点;“送法下乡”活动为村民普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开学第一课公益行”则为孩子们带去关怀与鼓励。广新集团还联合紫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管理专题培训等,已累计覆盖超千人。
广新集团不仅为紫金县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市场,还引入了新的管理模式。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在紫金县徐徐展开,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