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源县灯塔镇以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绘就城乡风貌“一直美”新画卷

  走进东源县灯塔镇圩镇商业街区,宽敞整洁的街道延伸向远方,道路两旁的建筑外立面色彩明快、格调统一,不时有居民驻足于3D动漫公园拍照打卡,夜市经济专区的摊位前热闹非凡……这幅生机盎然的城乡美景,是灯塔镇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持续推动城乡风貌从“一时美”向“一直美”蝶变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灯塔镇党委紧扣“灯塔农谷”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契机,抢抓建筑业央企助力、深圳对口帮扶等政策机遇,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圩镇建设与运营管护全过程,通过规划领航、资源盘活、风貌提质、多元共治等举措,破解空间利用低效、环境脏乱差、商业活力不足、管理责任缺位等难题,构建起美丽圩镇运营管护长效机制,让城乡风貌之美扎根土壤、持续绽放。

  党建领航定方向:

  从“老街”到“新圩”,筑牢“一直美”根基

  “以前圩镇规划乱、主街堵、摊贩散,想找个舒心的地方逛逛都难。现在分区明确,买东西去商业核心区,晚上去夜市逛,饭后还能去生态公园散步,日子越来越惬意。”谈及圩镇的变化,灯塔镇居民李阿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灯塔镇党委以党建为“指南针”,为圩镇规划锚定方向的结果。

  灯塔镇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规划编制与实施各环节,以“功能重塑、业态升级、风貌提质”三步走策略,推动圩镇从“无序发展”变为“科学布局”,为“一直美”筑牢规划根基。

  在科学规划分区上,灯塔镇党委合理划分商业、休闲、便民等功能区块,打造主街商业核心区承载日常消费需求,设置夜市经济专区激活夜间活力,规划网红地标打卡区吸引客流,构建起“主街商业+夜市经济+网红地标”多元融合的商业生态体系。同时,配套新建1500平方米生态公园、标准化农贸市场,让“购物有场所、休闲有空间、便民有保障”,形成功能清晰、业态互补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在优化空间布局上,综合考虑商户经营需求、圩镇秩序维护等因素,在核心商业区周边合理设置临时经营专区,将流动摊贩纳入规范化管理,统一登记、统一划线、统一服务。如今,主街商铺与临时专区互补经营,既保持了街道整洁,又提升了商户收益,形成“环境美—人气旺—收益增—服务优”的良性循环,让“美”与“利”实现双赢。

  在打造特色节点上,灯塔镇党委结合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以党建项目为抓手,谋划建设3D动漫公园、夜市长廊、沿河建筑彩绘墙等地标性项目,确保项目既具特色又贴合群众需求。3D动漫公园建成后,成为周边村民、学生休闲娱乐的热门地;夜市长廊点亮夜间经济,带动广大商户增收,让圩镇“美”得有记忆点、有吸引力。

  党建赋能激活资源:

  从“沉睡”到“唤醒”,注入“一直美”动能

  “以前这两栋老办公楼空了好几年,现在改造成租赁空间,通过富镇强村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每年有10多万元租金,既让老旧建筑焕新颜,又为圩镇发展积累资金。”镇里闲置资源的这一变化,源于灯塔镇坚持“党组织+市场”双轮驱动,盘活闲置资源,为“一直美”注入持续动能的生动实践。

  灯塔镇党委深知,要实现城乡风貌“一直美”,仅靠外观改造不够,还需激活资源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为此,镇党委创新资源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沉睡资源”向“发展动能”转化,让“美”有经济支撑、有长效保障。

  盘活公共场馆,提升公共服务效益。针对镇体育馆运营模式单一、使用率不高等问题,镇党委创新提出“公益+商业”运营思路,将馆内部分场地出租给第三方专业公司开展培训业务。如今,体育馆不仅保留群众日常健身的公益功能,还新增体育教学等业务,年新增收益6万元,实现“场馆美、效益优、群众乐”的多重效果。

  盘活商业街资源,破解经营秩序与活力难题。原商业街流动摊位多,乱摆乱卖现象突出,既影响环境,又制约商业活力。灯塔镇党委将流动摊位改造为31个固定摊位,按经营类目分类租赁。改造后,商业街乱摆乱卖问题彻底解决,人气显著提升,“富镇强村公司”年租金收益达18.6万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让商业街“美”得有序、“活”得出彩。

  党建协同焕新颜:

  从“治标”到“治本”,提升“一直美”颜值

  “你看这房子外立面,以前又旧又乱,现在统一改造后,既整齐又美观,看着就舒心。”家住灯塔镇主干道旁的居民张大叔,指着自家房子满脸笑意。这背后,是灯塔镇党委引领政企协同、标本兼治,推动城乡风貌从“一时焕新”向“长久亮丽”转变的不懈努力。

  灯塔镇党委坚持以“风貌长效美”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政企协作、存量整治、机制创新,破解农房风貌杂乱、管理缺位等顽疾,让城乡风貌“美”得持久、“美”得规范。

  创新风貌管控模式,借力央企专业力量。灯塔镇党委主动对接建筑业央企,发挥其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优势,联合成立圩镇房屋微改造攻坚组,党员干部与央企技术人员共同推进圩镇主干道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攻坚组逐户上门沟通改造方案,党员带头先改、做好示范,带动群众积极配合。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523卡房屋外立面改造,统一的色调、整齐的风格,让圩镇主干道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优化建房管理机制,确保风貌“一脉相承”。为避免新建房屋破坏整体风貌,灯塔镇党委建立“事前把关+事中监管+事后评估”全周期管理闭环,对所有新建房屋项目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制度,确保新建房屋的高度、风格、色彩与周边风貌协调。如今,灯塔镇新建房屋错落有致、与环境相融,让城乡风貌“美”得统一、“美”得和谐。

  党建聚力促共治:

  从“政府主导”到“协同共建”,

  巩固“一直美”成果

  “以前搞环境整治,都是政府在忙;现在不一样了,党员带头干,我们群众也主动参与,就连外出乡亲都捐钱捐物、办活动,这圩镇就像自己家一样,肯定要好好维护!”参与过“千人整治·万人受益”专项行动的村民陈大姐说。这是灯塔镇党委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格局,推动群众从“被动旁观”向“主动参与”的转变,巩固“一直美”成果的关键所在。

  灯塔镇党委深知,美丽圩镇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只有凝聚党委、支部、党员、群众、社会力量的合力,才能让“一直美”的成果持续巩固。

  党员带头示范,激活治理“红色细胞”。灯塔镇党委建立“党委牵头、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开展“千人整治·万人受益”专项行动。镇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区,党支部书记牵头负责,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拆除乱搭乱建、清理乱堆乱放等“六乱”整治。截至目前,累计组织23轮集中攻坚,发动党员3700余人次。同时,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开展“门前三包”活动,党员带头维护自家门前环境,带动2.3万名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治理,让“人人爱环境、人人护环境”成为共识。

  汇聚帮扶力量,为“一直美”添砖加瓦。灯塔镇党委深化与建筑业央企的合作,共建规划建设专班,依托“双百行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6名,为圩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高效利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2000万元(含深圳对口帮扶资金600万元),建成圩镇区域道路、灯塔河人行步道等基础设施项目。

  如今,灯塔河人行步道成为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区域道路畅通了圩镇交通,这些帮扶项目既改善了基础设施,又提升了群众幸福感,为“一直美”筑牢硬件基础。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美”有群众温度。灯塔镇党委创新“外出乡亲领办+群众参与”模式,通过微信群、座谈会等方式,向外出乡亲介绍圩镇建设情况,邀请他们参与家乡建设。外出乡亲代表积极响应,主动认领乡村绿化、文化设施等项目,累计捐资290余万元;赞助举办“6·26禁毒晚会”“河美共赢·村BA联赛”等群众性活动19场,吸引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党群同心、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让美丽圩镇建设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也让“一直美”有了最持久的动力。

  ■统筹:李成东 张臻玮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黄玉花

  ■稿件统筹:李成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百千万工程专版
   第04版:东源奋进百千万工程 万绿先锋在行动
   第05版:连平新闻
   第06版:寰宇新闻
   第07版:万绿湖
   第08版:体育新闻
绘就城乡风貌“一直美”新画卷
14日木星伴月“欢聚”双子座
京昆高速广绵扩容工程绵阳段完成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