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燕子和小鸡

  ■三木

  燕子和小鸡,是家里新增的成员。

  燕子在头顶飞舞。有一天,我们抬头看,发现大门口照亮的灯泡上面,出现了一点润湿的泥土。母亲最有经验,当即断言:“是燕子要来做窝了。”我们都很惊喜,燕子与其它鸟类不同,因肯在人类檐下做窝,便总觉得更为亲近。但近年不知为何,似乎很少见到燕子。现在燕子又飞了回来,确实是一件喜事。

  果然是燕子,灯泡上面的泥渐渐增多,早上起来,也能见到它们来来回回地衔泥垒巢。两只燕子交替出行,将泥土衔回来,建造它们的家。新泥湿润,颜色更深,所以我们能清楚地知晓它们的进度。但燕子大概是害羞,即使是密邻,也很少探头与我们相对,往往都是头朝巢内,只露出灰黑色的尾巴。甚或有时,连那把小小的剪刀也收回去。有时它突然振翅飞出,反而吓我们一跳。

  燕子不愧是优秀的建筑师,不到一周,巢就建好了。两只燕子不再交替出行,有了更多的时间待在巢内。它们在早上叫得最欢,非要把睡在二楼的我叫醒才肯罢休。但是晚上,就安静下来。我最喜欢晚上看它们,两只燕子都安静地待在巢里,相向而立,依然是尾巴朝外,一左一右的两把小剪刀,看起来颇为对称。它们站在巢边,偶尔轻声呢喃一下。此情此景,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昵昵儿女语”,想到了燕双飞,也明白了古人用燕子比喻出双入对的恋人的原因。

  小鸡在地上,刚孵出来不久,是孩子们带回来的。五一假期时,孩子们都在家,整天稀罕地围着它们,摸一下看一下,一会喂食一会喝水。董小姐还盛情邀请我“吸鸡”,说和“吸猫”一样能解千愁。我虽然拒绝了,但趁着没人闻了一下,发现确实暖暖软软,非常可爱。总而言之,假期时小鸡们并不缺玩伴。但假期结束,孩子们都返校学习,小鸡们就被留了下来。但因为它们是孩子们的朋友,因此也得到了应有的礼遇:单独在院子里撒欢,单独开小灶,还有大人陪伴。我爱晒太阳,所以在家时,看小鸡就成了我的活。

  这真是一件好差事。我打开房门,将它们从篮子里捞出,只要保证它们在我的视线之内,不受邻居家狗和猫的威胁就可以了。工作如此轻松,我往往会带一点作业或拿一本书。但往往干不了什么,因为小鸡太可爱了!它们撒着欢地走来走去,虽然不像小鸭子那么行动迅速,却也轻盈活泼,看着它们扑腾着小翅膀蹦来跳去,就觉得有一股生命的欢喜从心底升腾而起。它们在院子里自得其乐,有时啄泥土,有时啄沙子,有时啄花盆边的草叶,有时啄我。看得久了,我发现三只小鸡还各有爱好,那只最早长出小尾巴的小鸡喜欢吃蚂蚁,地上的蚂蚁一口一个;那只长出一点鸡冠的小鸡喜欢吃青菜,我抛去的菜叶一口一块;最后那只看起来最温顺的小鸡喜欢啄我,围着我一口又一口。吃饱了之后,它们又开始左右前后地游走,无忧无虑的模样,真让人羡慕。

  我就这样,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发着呆,看着头顶的燕子,看着地下的小鸡,不知今夕何夕。

  当然,它们带来的也不全是快乐。我以前喜欢站在门口看山,自从燕子筑巢后,总被母亲提醒不要站在那里,“怕它们从上面拉屎下来”。小鸡天天由人陪着,终于越来越黏人,以至于我们吃饭时,它们会循着人声,找到饭厅来了。有一天早晨我起来,发现父亲已早早坐在院子里,周围是欢快蹦跶的三只小鸡。我说:“以前你是天天看小鸭子,现在是天天看小鸡了。”他也笑笑,并不说话。我回校之后,陪伴小鸡就成了父母甜蜜的负担。

  也许是以我观物,看得久了,总觉得这些小动物带上了人的习性和特征。有时,燕子会飞下来,站在花架上。竹竿斜立,燕足轻点,那迎风的姿态像一个潇洒的侠客,那静默的背影又像一首韵味十足的诗歌。而小鸡呢,长出尾巴的那只已经能飞到篮子的顶端,蹲在篮子边上登高望远了。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它像小鸡中的哲学家,然后不免想起农场主与鸡。

  但无论如何,对这些小生命的关注,让我短暂地偏离了工作重心,感受到了久违的放松。这些鲜活的小生命,与院中的繁盛花草、如黄豆般大小的葡萄、山上深深浅浅的绿一样,都能带来希望和愉悦,带来对生命不一样的感悟。也许,我们的生命,需要很多个支点,才能在前行中走得更稳当。

  毕竟,我们真心热爱的事物,不仅可抵岁月漫长,还可以对抗生活的无聊和内心的厌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和平古寨刘梁两姓渊源引发知县的思考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江东新区新闻
   第04版:东源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寰宇新闻
   第07版:万绿湖·和平文艺
   第08版:体育新闻
礼法与恩情在冲突中的调和
为有源头活水来
羽毛的模样(组诗)
燕子和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