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丽芳
老方一向注重锻炼,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瑜伽、跑步、健身操等项目,虽说不上是高手,但也玩得有模有样,乐在其中。由于长期坚持锻炼,身体素质尚可。近期,老方却遇上件糟心事,突觉右手拇指关节疼痛,开始没太在意,以为是不小心碰着磕着了,过几天自然会好的。
几天后,某日清晨醒来,欲刷牙洗脸,左手拿起牙膏右手意欲拧开盖子,竟然发现右手拇指僵直不能弯,刻意掰弯它,痛得龇牙咧嘴,反复几次,都是伸直不能弯,掰弯不能直,关节处发出“哒哒”的响声。“人老骨先脆”,由不得你不服老啊。平时,手好脚好的,并不觉得这拇指有多重要。现在,它罢工了,其它四个手指似乎也不听指挥。撇开拇指,单用四个小指干活,竟有诸多不便。甚至很多活根本干不了,如执笔写字、拿筷子吃饭、拿梳子梳头等等。平时轻而易举的事,现在做起来都很困难。
强撑几天仍不见好转。不行,得去会会医生。万一这只五指之首就这样废了,那后半生可就亏大了。既然要看医生,就得找靠谱的,江湖游医信不过。于是到专科医院找骨科医生。医生不愧是专业人士,一摸一捏,说“腱鞘炎”,有几个治疗方案:一是手术,见效快,能根除;二是局部打封闭针,效果也不错;三是保守治疗,也有几个方案,可以中药敷,可以擦药膏,可以针灸、艾灸,还可以泡药水……医生详细介绍着。
老方救手心切,既想效果快且好,又想简单方便,最好还能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医生说:“那你自己选吧,病情就这样,方案就那样,没捷径。”手术肯定不好,动刀见血的多可怕呀,万一伤到韧带或神经,那不更亏吗?再说了,这手指头也没坏到令她寝食难安的地步。第一方案手术被淘汰了。至于打封闭针嘛,老方是运动达人,虽未亲历,但也见多了身边的运动爱好者们,不是手痛就是脚伤的,他们都说打封闭针就是封住局部神经,让你感觉不到疼痛,但疾伤还在,没有解决。所以,打封闭针还是不可取,第二方案也没通过。还是保守治疗吧。既然选择保守治疗,那就得跟疾病打持久战,那就选离家近的门诊吧。老方跟医生打个哈哈,就悄悄地离开医院。
老方想:看医生跟买东西一样,货比三家较稳妥。这二十分钟的城市生活圈,也不太远,不如多看一家医院,多听医生意见,万一这个医生没看准呢?神差鬼使,老方又往另一家医院去了。在挂号处研究了一番,这次要看老医生,比较有经验。于是选了一位老专家,交了挂号费。很快就轮到她了,老方如此这般描述一遍病情,医生捏了捏她的手指,说是腱鞘炎,治疗方案有几种……对医生而言,这种病应该是小儿科,张口就能说出这病的来龙去脉、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老方说那就保守治疗,医生您开药吧。医生在电脑上噼噼啪啪敲下一张方子,说:“去药房拿药,注意事项药盒上有。”
回家后,打开药袋子,只见有浸泡的、口服的、外用的一大堆。老方按医嘱泡、擦、敷、熏、吃,多管齐下。几天后,拇指关节稍微能弯曲,可以执笔拿筷了。可是,胃却不舒服了,总觉得肚子胀胀的,隐隐作痛。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老方一直以来胃是没问题的,这几天口服舒筋活络丸,胃部不适肯定是药物反应引起的,赶紧停了口服药。这拇指痛感还在,急性子的老方实在是不耐烦,就反复用艾条熏,用药水泡,用药膏擦,再用中药敷……总之,就没让那只拇指闲着,晚上睡觉都贴着药膏。折腾了一个多月,疼痛感终于有所缓解,究竟是哪种方法起的效果,老方也不知道。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唐代诗人白居易看得通透。人这一生,很难绕开病痛、中药、西药、医生、医院,想一辈子不跟他们打交道怕是有难度,尽量少打交道吧。俗话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当然有自己的身体自己最熟悉的缘故,更重要的是,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呵护自己的身体。随着年纪的增长,各个部位零件或多或少都有磨损,各项指标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略有变化。岁月如流水,容颜与健康,谁不想留住?我辈非神仙,坦然接受自然规律、日月更替、春夏秋冬,以平常心面对疾病和疼痛,如果可以,争取和谐共处吧。自律加锻炼才是最好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