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龙川县第一中学)
5月22日,阳光明媚,清风徐徐。我怀着崇敬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暨文学志愿服务进万家“大手牵小手·使命永传承”建设幸福河源红色采风活动,前往位于龙川县廻龙大塘肚的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参观。
沿途的风景秀丽迷人,灿烂的阳光透过明亮车窗,照射在喜气洋洋的车厢里,跳跃的光斑似在诉说着苏区革命的光荣历史。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走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粉砖黛瓦的新式阁楼,它与周围的老式房屋截然不同。在一栋栋新式小洋楼中,这所散发着革命气息的苏维埃政府旧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旧址成立于1929年3月,是诸多先辈领导闽粤赣边区人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成立大会上,时任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领导的罗屏汉同志慷慨激昂,即兴赋诗一首:“红旗树立大塘红,三县群英集在中。白犬猖狂施虎势,梭镖打出五兴龙。”从此,红色的革命旗帜,便在这片热土上空高高飘扬。
峥嵘岁月铸丰碑,革命薪火代代传。曾经偌大的民居,如今已被改造成红色展馆。展示的内容由危难之时起风雷、梭镖打出五兴龙、勠力同心反围剿、苏区精神放光芒四个部分组成,再现了革命先辈无私无畏、一心向党、英勇拼搏的崇高信念和英雄气概。它重点讲述了毛泽东、彭德怀、古柏等先辈在龙川指导革命的英勇事迹,以及苏区领导教育劝导、严惩腐败等方面的改良措施,展现了苏区领导干部勤俭节约、不谈报酬、与民同苦的良好作风。
时光荏苒,欢快的溪流依旧在祥和安静的村间潺潺流动,以榨油坊为掩护的兵工厂旧址依然傲立在清澈的小溪边。1929年,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在此设立兵工厂,为革命军队制造武器,提供后勤保障。
仔细端详展板上的一张张旧照,许多革命前辈壮烈牺牲时都非常年轻。虽然他们生不逢时,但他们却仍能坚定地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呐喊、奋斗,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何尝不是那些英烈们穷其一生浴血奋斗所积累成的锦绣繁华?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一路上,一个声音一直萦绕在心底:到底是怎样的信仰支撑着乱世中的革命英烈勇敢地坚持下来?回到家后打开互联网看到的第一条消息,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于几个小时前逝世的悲痛消息。袁老先生在生命弥留之际仍然关心着试验田中的水稻,莫名的悲恸感撞击着我的内心,顿时我恍然大悟:是啊,支撑着所有革命烈士的力量,不就是这种“心系祖国、一心为民”的信仰吗?而今,我们传承发扬的不就是这种红色基因吗?!
青春正茂,吾辈自强。我还未读完万卷书,还未行满万里路。前路漫漫,重任在肩。“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风雨历程,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可能只是漫长黑暗征途探索中的沧海一粟,但它却激励着一代代客家人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大流中!
听!春风吹过山河万里,吹过故都旧里,吹起少年以身报国的雄心,愿以吾辈之青春,实现民族之复兴,捍卫中华之盛世!
★作品点评:小作者通过参加红色采风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结合史料进行了创作。文章中心明确,脉络清晰,意境开阔,情感激昂,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读来引人入胜,展现了小作者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决心与时代担当。(指导老师:王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