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舒莹(源城区啸仙中学)
泱泱华夏,千古八荒,历经峥嵘岁月,多少次的战火连天,多少次的民不聊生,留存着无尽的悲哀。但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总会涌现出一群群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用他们的碧血丹心筑起那钢铁一般的长城,保卫祖国,保护人民,只为传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他愿化作世间的“绚丽风景”,只为绘出那炽热的红色革命,留下红色革命的足迹,望这红色足迹遍布祖国。他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阮啸仙。
“我愿化作绵绵春雨,滋润大地。播下芸芸众生的果实,收获红色的果实。”
指针轻轻地拨回他的少年时代,留下他稚嫩的脸庞。那一片片的嫩绿稻田,也掩盖不了他的身影。在那个年代没有充裕的粮食,饥荒无处不在,它可以使人身体渐弱,但泯灭不了人们的理智与智慧。只见他有序地指挥着小伙伴们保卫庄稼,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勃勃的生机。在他的身上闪烁着优秀的组织能力、应急能力。踏入学堂,深有感触,毅然改名。小小少年有着开阔的眼界,愿为祖国效力。
“我愿化作滚滚热潮,拍打崖壁。鼓舞华夏儿女的心呐,共击黑夜中的海岸。”
入“甲工”,投青运,打军阀,抵日货,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革命战士阮啸仙。这是民族思想觉醒的关键时候,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他的革命道路。他不畏艰难,勇于斗争,拥有崇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能力。马克思主义在此深入心中,为革命的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如夏日的狂潮,搏击海岸,问鼎苍穹,找到那片令人向往的红色天空。
“我愿化作簌簌秋风,吹拂大地。吹散贪官腐吏的浮尘,共创严明审计制度。”
1934年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阮啸仙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成为我党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是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他身披公正的战袍,人称“铁算盘”。当时,中央苏区群众中流传一首顺口溜:“阮啸仙,真过硬,审计肃贪是能人,群众见了哈哈笑,贪贼见到失了魂。”他清正廉明,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工作理念。官僚地主们怀恨在心,心中总能憋着一股怒火。而阮啸仙公正执法,不惧风暴,坚定立起一面“公正”的旗帜。如今的审计,也闪烁着他的光辉,他是严明的纪风,萦绕在我们身边。
“我愿化作冬霜,凝集红色精神,铭记红色革命。”
一颗子弹穿过气流,重重地击中他的赤心。但他正直的身影永远屹立不倒,他的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的红色道路,那是令人身心向往的远方。1935年2月,阮啸仙领导的赣南省委机关部队被敌围困,3月6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仅仅38岁。虽然他已经与世长辞,但他的赤胆忠心永远不会被遗忘,他的精神触动着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心。
红色革命如歌,成为千古绝唱;红色革命如诗,包含千万情怀:红色革命如画,绘尽红色江山。英雄们的先驱留存于心,他们的精神得以传承。而身为当代的年轻一辈,我们应铭记历史的硝烟,传承红色精神,争做红色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品点评: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层次分明,内容充实、丰富,人物形象突出,将阮啸仙的童年时光、学生时代、工作时期、壮烈牺牲隐喻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既结合了季节变化的特点,又突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时间和空间上都起到层层递进的效果,可以说是一篇佳作。
文章题目如果拟个副标题,直接指明本文主旨是写阮啸仙,这样的话与题目和文章里的小标题都能够遥相呼应。文章倒数第二段:“一颗子弹穿过气流……”与倒数第四段:“1934年1月……”这两段在写作格式模式上如果一致,更吻合本文层次分明的特点。
(指导老师:白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