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张奕聪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我市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农业优势,但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产销渠道单一一直掣肘着我市农业的发展步伐。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产业质量水平,促进我市优质农产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带动河源产业扶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工作,我市借助“农业标准化+圳品+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通过构建重点农产品标准体系、培育“圳品”企业等措施,打造与“圳品”标准体系相适应的河源农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品牌培育,以品牌带动产业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农副产品有猪肉、米粉、茶油等10个名列“圳品”中,我市重点农产品标准化服务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立足农业优势
搭建“圳品”标准体系
作为我市的重点农产品,鹰嘴蜜桃、猕猴桃、百香果总种植面积约17万亩,年产量超13万吨,种植农户近4万户。
结合我市地理优势、产业发展、供需结构和“圳品”标准体系架构等因素,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现场调研、专家研讨,整理汇总了我市重点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核心要点和生产流通全环节,完成了《河源市重点农产品标准体系》。同时,结合河源实际需求,在综合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了《河源市“圳品”企业管理技术规范》,并于2020年7月向社会公告发布。据了解,该体系以“圳品”体系为基础,明确了我市种植类农产品应满足的种植环境、种植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质量管控等要求,对提升我市种植类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和品牌形象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圳品”标准体系的构建,使我市农产品企业和农户更加深入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知晓禁限用农药,理解标准体系及标准,提升标准化意识。市市场监管局还分别在龙川、和平、连平县组织了7场标准化培训班,总参与人数700余人,参会人员均来自河源市农产品种植行业的企业代表和专业合作社农户。通过开展培训,普及了农业标准化知识和“圳品”体系内容,为推动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促进企业申报“圳品”品牌奠定了基础。
培育“圳品”企业
以产业带动就业脱贫
走进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洁宽敞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台台现代化仪器正在不断运转,经过低温物理压榨、除杂提纯等精密严谨的程序,品质优良的茶油就此“诞生”。
作为首批“圳品”培育企业之一,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成功通过“圳品”申报,获得“圳品”品牌称号。“获得‘圳品’品牌认证,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产品打入深圳高端市场,目前我们已经和深圳各大商超、企业进行了对接,初步达成60吨采购意向。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联农带农,公司目前已经和760多户老茶农、199户精准扶贫户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扩大产销渠道,带动更多贫困户及农户增产增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骆永胜说。
除了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外,我市还有17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入选了“圳品”培育企业计划,并已全部加入深圳市标准促进会,开展“圳品”申报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0个基地的10个产品通过了“圳品”评价,获得“圳品”品牌称号。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圳品”企业培育工作,让我市的优质农副产品更加便捷地进入深圳高端市场,有效带动我市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同时以“圳品”培育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动我市农产品提质增量,以实际行动“融深”“融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