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年
没有王阳明就没有和平县。此非虚言,而是史实。500多年前,王阳明巡抚赣粤边境,征战九连三浰,破贼平乱大捷,遂“以地名县”,设县和平(同时奏建福建平和县、江西崇义县,三个县名,意蕴长治久安的宏伟愿景)。也因此时此地,王阳明顿悟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传世名句,丰富坚实了阳明心学的理论内核。良知格物,知行合一,倚仗九连群山,其超凡的政治、军事、教育、哲学、文学等思想,得以深入践行与全面升华,立德、立功、立言,造福和平大地,至今为万众景仰。和平因阳明而兴县,阳明因和平更负盛名。因此,叩问相互成因,深探历史渊源,以古观今,鉴照未来,这正是《王阳明与和平史稿》的编著宗旨及出版意义。
28万字的《王阳明与和平史稿》,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详记王阳明设县和平的历史全程,二是细述王阳明巡治和平的历史事迹。全书史料丰富厚重。敬畏历史,忠实历史。相关典籍诗文,广征博引,甄选严谨,去芜存菁,求真补缺。对阳明文化的挖掘思辨,敢于攻克难点,勇于破解疑点,乐于添薪热点。得益于田野调查和民间采集,书中收入有关王阳明的传说、故事、歌谣,为阳明文化的生成流布,呈现生动亲切的历史佐证。而历代百姓对王文成公的纪念祭拜,写得事无巨细,足见王阳明深得人心。今人写史,当有现代意识。正是坚持唯物史观,全书对王阳明与和平县专题文化的梳理研究,以新视角、新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新成果。这本新图书,兼有知识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实属难得。
更难得的是,此书四位编著者:杨廷强、林仕梅、凌小芳、杨铭,清一色是土生土长的和平人,真正是够辣够劲的“本地姜”。没有行政指令,没有课题下达,全凭对阳明文化的虔敬与和平山水的眷恋,自动自觉,一头扎入纷繁的编著之中。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这三年间,寒来暑往,熬更守夜,个中的艰辛与付出,唯书中鲜有提及,却更令人钦佩。没有报酬,反而倒贴。这群和平文化义工,想大事,干大事,齐心协力,终于干成了大事。其主事者,无疑是首席编著者杨廷强。说来也巧,50年前,我和廷强是和平县文艺宣传队队友。廷强任财务兼司鼓,敲击鼓点一如打算盘的精准,打算盘又如击鼓似的带劲,所以,大家都喜欢称他为“挺强”。没想到,他用这股劲头,延伸转化为学习研究阳明文化的钻劲和韧劲:首倡并参与创建和平县博物馆、和平县阳明博物馆及和平县王阳明研究会,主编和平文化系列图书,与张兰亭合作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全传》,成为专题研究阳明与和平文化的专家及领军人物,新出的这部著作,更凝结着古稀之年的心血与智慧,尤为可贵!
《王阳明与和平史稿》由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九连山里业余作者的书稿,得到北京的青睐,既说明书稿够质量、有水平,更足见华文社对阳明和平题材的敏感与重视。此书出得端庄大气,封面醒目雅致,装帧考究,图文并茂,印制精良,捧读在手,历史与现代感沉甸甸。华文社倾情用心,出书的时间节点,赶在灵蛇迎春之际,为和平贺年恭添书香气。我身为和平人,也是出版人,却自愧未能策划出版阳明和平图书。由此,更向北京同行遥致敬意、谢意。
王阳明是影响整个世界的圣人,王阳明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平,不仅仅是中国一个美丽的县名,更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伟大理想和精神家园。做强做优,传承弘扬阳明文化与和平事业,对当地而言,和平是一座阳明文化金矿,富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更有现实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做好阳明和平这篇大文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有更大作为。这也是《王阳阳与和平史稿》编著出版的宝贵启示。
(转自2025年2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者系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