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只蜗牛

  ■黄小丹

  南方的春季,总是阴雨绵绵,当然,美好的种子也正是在雨露的滋养下才能发芽长大,正如班上一位让我头疼的熊孩子——小通,他爱在雨中奔跑,爱在校园里湿漉漉的树底下、草丛里捉虫子……正是这雨滴的滋养,有一天,他的“不一样”被我看见了,让我触摸到了生命的可塑之光。

  “老师,小通在玩蜗牛。”

  在我正神采飞扬地讲着课时,小通的同桌忽然打小报告。我顿时向小通投去了一个严厉的眼神,他怯怯地摇着头。这样的小事情太多了,我不愿打断课堂,继续讲课。“老师,他在玩蜗牛!”又一个声音响起,刹那间,全班的目光聚焦到小通那边。于是,我走到他的座位前,还没等我开口,只见小通双手从桌箱里掏出一块橡皮擦来,还一脸无辜地举起给我看。面对这机灵鬼,我还得斗智斗勇!我伸出手示意他把蜗牛拿出来,他摇摇头,说:“没有。”“行,好好上课吧。”他点点头。

  又过了一会,当同学们齐刷刷地认真写课堂作业时,我又瞥见那颗埋在桌箱的小脑袋。我便悄悄走到他跟前,“刷”的一声拉开桌子……只见他立刻用双手盖住那只蜗牛,满是惊慌地使劲央求着我:“老师,不要扔掉它!”这时,我心软了。顿了一会,我望着他的眼睛说:“行,那就让这只蜗牛当你的监督员,你要认真上课哦!”“好!”他十分坚定地回答我。果然,上课时他认真听讲、坐姿端正,还积极回答问题,这简直是破天荒的转变呀!课堂上,连连获得我的肯定和赞扬,同学们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个转变来得平凡而普通,这也提醒我自己:当孩子有了积极行为时,不能吝啬鼓励。我也转念一想,不如捕捉住这一教育契机,继续推他前进。下课后,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对蜗牛的了解,没想到他滔滔不绝、兴致勃勃和我讲起蜗牛的外形、特点、喜好……眼里泛着光芒,我被他这样流畅的表达深深触动到了,真的没想到平时尽是给我惹麻烦、不爱学习、好动的小家伙,原来观察力这么好。随即,我问他:“你能把你观察到和学习到的蜗牛知识,在下周一班会课上和大家分享吗?”他开心地答应,并用袋子装好了那只蜗牛。

  之后几天里,他每天都向我汇报他观察到的,以及查阅到的资料,饶有兴致。一天,数学老师课后一回到办公室,就兴奋地问我:“小通同学吃了什么神丹妙药,这节课简直换了个人似的,上课非常认真,还踊跃举手发言哦!”我听了后,当时乐得立刻蹦了起来,内心一阵感动和幸福,这种感受正是源于“以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的教育魅力啊!

  此后,我继续正向强化他的积极行为,也同时对他提出一些小目标,激励他进步。第二周班会课上,我如期兑现承诺,给他一个舞台,开展“观察蜗牛”分享会。站在台上的他,从一脸羞涩,到慢慢地自信起来,同学们出神地听着他的分享,虽然有些表达不是很顺畅,但短短的5分钟时间,同学们听得意犹未尽。当我们为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时,他笑得那样天真,又那样自信,这一刻,他的率真与可爱,触手可及。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得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后来,我在思考,小通,不就像这只他捉来的蜗牛吗?他有前进的步伐,只是缓慢些;他即使顽皮好动,也有像水那样柔软的内心,这都需要老师的耐心陪伴、用心倾听、愿意接纳和理解。

  我也感受到,教育,有时候就是大道至简。也许,正是我一番话,他感觉到了被尊重、被看见;也许,正是一只蜗牛,打开了他成长的另一扇门。所以,一个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不一定发生在课堂上,一滴水、一只虫、一棵树或是一个舞台,皆有可能成为摇动他生命成长的一次教育契机。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便是以敏锐的慧眼去捕捉这样的契机,给自己、给孩子留一点时间,允许犯错,允许在错误中探出头来去探索成长、看见成长,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怀念启蒙老师欧春浓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国内要闻
   第05版:连平新闻
   第06版:理财周刊
   第07版:万绿湖
   第08版:体育新闻
感激与幸运
一只蜗牛
芳华九月 不负师光
生念师恩
师路,也是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