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一群人,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的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孤单地“闪烁”,他们就是孤独症患者。源城区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市孤独症互助联合会理事长曹趸添告诉记者,我市现有孤独症患者约2.5万人。
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儿童孤独症筛查和干预的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诊疗及宣教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孤独症群体的良好氛围。
普遍接受康复训练
昨日,在河源市瑞康儿童康复中心,李雪梅正在给孤独症儿童示范如何发声。
李雪梅的教学日常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认知方面的训练。孤独症儿童对认知存在障碍,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为了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提高,李雪梅进行一对一教学。
李雪梅说,一些在正常人看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孤独症儿童真正掌握起来却非常困难,需要一节课一节课地讲、一遍一遍地重复,这对于特教老师来说是一种考验。
李雪梅的工作只是我市特教老师的一个缩影。在我市各所康复培训机构,特教老师凭借爱心、耐心和专心,陪伴着“星星的孩子”,尽最大努力帮助特殊儿童成长。
截至去年12月,全市共有24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为1289名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服务。每年我市都会对符合救助条件的0-6岁孤独症儿童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的康复补助。
目前,我市建立健全儿童孤独症筛查和干预的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市卫健局、市教育局、市残联等部门加强全市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提高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和干预能力,提升儿童健康水平。
早发现早干预
“孤独症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学业等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李雪梅表示,儿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应该及早发现儿童发育进程中孤独症状,及时诊断该类疾病,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使儿童能尽快融入集体及社会生活。
李雪梅介绍,曾经有一名4岁的学生,确诊之前,一直一个人玩,父母并没有发现异样,总是认为孩子很乖,“直到发现孩子说话延迟,喊其名字也没有反应,基本和家人没有目光对视,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才被确诊为孤独症。”
“孩子的母亲很伤心,后经劝说,在康复机构积极治疗,孩子的状况才有所改善。”李雪梅说。
对于我市孤独症群体,除了我市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外,志愿服务组织也开展各类关爱孤独症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
市创业义工队是常年关注孤独症群体的一个志愿组织。该组织负责人古伟亮说,他关注孤独症群体已经有20年了,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这个群体。他希望全社会包容孤独症群体,为他们打造全方位关爱服务体系,让孤独症群体感受到更多温暖与支持。
■本报记者 苏勇军 冯晓铭
通讯员 赖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