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邹菡萏 吴浩然
“针对你们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督促相关部门对街道路面进行升级改造,现在硬底化和水管铺埋已经基本完成了。”“感谢代表们为民发声解忧,现在我们出行方便多了。”近日,一段群众与人大代表间的温馨对话发生在和平县阳明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寥寥数语,凝结的是和平县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和平县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阵地,创新推出全方位完善制度、全覆盖联系群众、全链条触底监督、全层次征集意见、全方面培训代表的“阵地+5全”代表工作法,主动倾听民忧,积极为民办实事,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以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和平落地生根。
拓宽民意收集通道
促进民生实事落实
以往,和平县阳明镇东城社区东坝街是“坑洼”“难走”的代名词。“东坝街路面本就窄小,再加上年代久远,坑坑洼洼的表面和功能老化的排水沟给附近居民出行造成了困扰。我们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对路面进行改造升级。”东坝街居民吴奇行告诉记者。
带着附近居民的心声,今年初,吴奇行将诉求向辖区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驻站人大代表孔锦练进行了反映。“收到群众的反映后,我们立即形成书面建议提交镇人大,并督促有关部门加快办理。”孔锦练表示,如今东坝街路面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群众出行不便的场景已经成为“过去式”。
和平县大坝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积极搭建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走进大坝镇高发桥重建项目现场,只见工人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桥面工程施工,各种施工机械轰鸣声不断。
去年“龙舟水”期间,该镇高发村连接半坑村的高发桥被洪水冲毁,随后开始重建,但受限于各种因素,工程进展缓慢。由于该桥是连接两村的唯一通道,对村民生产生活往来影响极大,加快重建速度的呼声很高。
“通过联络站代表接待日等渠道,我们收到并向上级反映了群众的诉求,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据和平县大坝镇人大代表黄增优介绍,今年10月,和平县人大常委会召集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就如何打通项目建设堵点、加快施工进度进行交流。在多方协调努力下,高发桥重建项目顺利推进,目前桥梁主体工程已完成65%以上,预计在春节前后完工。
规范制度建设
全面提升代表履职质效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顺利解决,离不开和平县人大常委会“阵地+5全”代表工作法的高效运行。
为保障人大代表高效履职,近年来,和平县人大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人大联络站工作制度等,通过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群众,在各村(社区)辖区范围内张贴人大代表接访公告,以及联络站“议事会”每季度一次、“代表活动”每半年一次等举措,有力有效促进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有了制度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依托,和平县人大常委会开始着手从集中培训、下沉培训、实操培训来增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我们培训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利用平时召开例会、代表比较集中的时间,邀请专业教师对县、镇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培训;由县人大常委会安排选任联工委业务人员,到17个乡镇巡回培训基层人大代表;充分利用代表主题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履职交流。”和平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和平县以人大代表联络站阵地建设为重要抓手,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目前全县已完成17个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248个村(社区)联络站、1个工业园人大代表联络站和1个腐竹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建设,每个站点都做到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有设备、有台账。新一届县、镇人大代表履职以来,全县联络站进站人大代表共接访群众4900余人次,收集梳理有关民生方面的意见建议560余条,归纳整合形成书面建议78条,目前已办结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