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万物生长。
河源,一座与水有缘、与林相伴的城市。坐拥犹如翡翠一般的华南第一大人工湖——万绿湖,四季如春、四季常绿。从地图上看,河源就像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南粤大地上。
万绿一湖清,东江入海流。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的生态家底越来越厚实,森林覆盖率达73.20%,全省排名第三;生态公益林面积1043.45万亩;自然保护地97处,总面积约501万亩,全省排名第二;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3.73%,林荫道路率为70.31%。
坐拥绿水青山,才能尽享“金山银山”。当前,我市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沿着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路线图”,以奋斗姿态抢时间、抢机遇,重点突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和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等六大行动,按照“四个一”,即一个工作思路、一个工作方法、一个工作重点、一个工作转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河源样本,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河源路径,努力让河源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更优美,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市计划完成林分优化提升31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新造林抚育19.67万亩,压减松材线虫病面积8万亩,完成古树名木抢救复壮50株,绿化美化乡村54个,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3个。
■统筹:本报记者 黄赞福
■文字:本报记者 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