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朱景优 通讯员 梁锦明 翠竹并奇石,苍松留古柯。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种植面积达1万亩,年产毛竹25万株以上。近年来,该村通过大力发展竹产业,谱写了一幅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在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厂半成品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这里上班挺好的,离家比较近,每个月有3000多块钱,可以照顾家庭,能帮助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工人张水花介绍说,这些半加工的竹制品将会被生产成蒸笼、小竹签等产品,销往外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翠山村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毛竹产业。翠林竹制品加工厂负责人告诉笔者,加工厂于2011年开始建办,至今已经有12年的历史,目前年产值400万元左右,为本地3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翠林竹制品加工厂的负责人表示,将实施毛竹林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管护和统一运营,进一步推动竹制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竹制品加工产业链,做大做强毛竹产业。
上陵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本地资源深化打造 “一村一品”项目,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竹林经营主体,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在发展竹林下经济上求突破,融合竹文化,写好竹文章,壮大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