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B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火撒古邑 革命燃东方

  ◎卢闰琦(龙川县第一中学)

  “尘埃岂能掩芳华,炎黄浩瀚沐苍霞,上下五千岁月似流沙,不枉魂魄入华夏。”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每一个时代都有众多爱国英雄散发出炽热的光芒,为国家和人民照亮未来的路。

  龙川,是原中央苏区县,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二十世纪初,革命的星火在这里点燃!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华、兴宁、龙川三县人民创建了五兴龙革命根据地,后列入了中央苏区粤赣省辖区范围,成为了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南面屏障。闽粤赣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龙川县廻龙镇大塘村,为清代客家方形民居,坐东向西,悬山式,现存二进正屋,正屋上三下三布局,建筑风格古朴,建筑面积185平方米,门额书“念德昭垂”四字,苍劲有力。这里,也记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事迹,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中,他们表现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让我感动不已。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许多英雄的故事,如:十万挑夫上赣南,把紧缺物资送到苏区;铮铮铁骨黄居仁,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茶活炮楼十八烈士,熊熊烈火奉献生命……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茶活炮楼十八烈士的故事了。

  1932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开始第四次军事“围剿”。广东军阀陈济棠为配合蒋介石的军事行动,派出一个主力团,会同龙川、兴宁、五华、平远、寻乌、定南、和平等7县军警武装共五千多反动军,配备重机枪和大炮,对龙川县上坪茶活苏区实行“七县大会剿”。炮楼砌得高耸、坚实,居高临下,视野宽阔,是全村守护物资和联络战斗的重要据点。敌人对炮楼发起了数次冲锋,但每次都被赤卫队的火力击退。屡攻不下,敌人心急火燎,在炮楼旁架起了火炮,炮楼被火炮击中四次,两尺多厚的石墙被炸开一个近两米宽的大窟窿,战士黄亚美等人奋不顾身地与敌人殊死搏斗。战士们孤军奋战了两个昼夜,几乎快弹尽粮绝,弹痕斑斑的炮楼出现了一条条裂缝,在这种危急情况下,炮楼随时会倒塌。留在炮楼的十八名壮士,用仅有的几发子弹,击毙了上前攻楼的敌人。战士们目光坚定,宁死不屈,义无反顾地退到炮楼中间,把煤油泼洒在炮楼内的物品和自己身上,18名战士肩并肩地围成一个圈,点燃火把,唱着悲壮的烈歌,誓死与炮楼共存亡。熊熊的烈火,如同一面鲜红的旗帜,映红了18名战士坚毅的脸,18名英雄就这样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被人民群众誉为“茶活十八壮士”。

  听完可歌可泣的“茶活十八壮士”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要向革命先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苏区精神激励着我们,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革命的红色基因。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借鉴,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它都能教人们融会贯通、惩前毖后,它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心。作为在党的沐浴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的少年,我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用苏区精神点燃奋斗拼搏的激情,将振兴中华之己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用自己的行动和进步来表达对党的拳拳之心,交给时代一份满意的答卷!让革命薪火世代相传,让红色基因永放光芒!

  ★作品点评:作者文学功底好,观察细致入微,能够引经据典,自然过渡,突出中心,结尾时点明主旨,升华情感,表达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强烈愿望,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担当。只是个人见解、情感表达方面稍微欠缺。

  (指导老师:张军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大手牵小手·使命永传承”——庆祝建党100周年建设幸福河源红色采风活动作品选登
~~~
~~~
~~~——参观阮啸仙故居有感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连平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B01版:河源文学
   第B02版:河源文学
   第B03版:河源文学
   第B04版:河源文学
大手牵小手 沿着先行者的足迹前进
当霞光来临
参观革命旧址 传承红色精神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星火撒古邑 革命燃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