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洲大蜗牛 千万不能碰

  ○本报讯 记者 张平 通讯员 裴雨 近期,我市在雨后出现不少巴掌大的蜗牛,棕色壳、灰色肉,拖着长长的黏液“招摇过市”(右图。冯晓铭 摄)。许多市民好奇这些蜗牛是什么物种?能否食用?医生提醒:这种蜗牛并不卫生,携带寄生虫,切勿接触和食用。

  据了解,这类大蜗牛并非我国本土蜗牛物种,它们的学名是褐云玛瑙螺,通常被称为非洲大蜗牛,能够对500多种植物产生危害,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已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非洲大蜗牛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都有分布,繁殖能力强,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它们平常喜欢躲藏在潮湿处,阴沟、花池都是它们出没的地方,雨后潮湿时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候。

  面对广大“吃货”的好奇,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谢颖提醒,一旦触摸或食用非洲大蜗牛很容易被感染,寄生虫幼虫可能通过血液循环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脑炎,甚至造成脊髓损伤,早期症状可能出现剧烈头痛、颈部僵硬、意识模糊,严重时会抽搐或瘫痪。如果触摸、误食后出现不明发热或神经受损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和平县扎实推进省“社村”合作试点县建设~~~
~~~
~~~
~~~
我市开展系列活动~~~
工行河源分行“金融+场景”创新实践~~~
“粤新年·福蛇至”2025广东省数字文化推广活动举行~~~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江东新区新闻
   第04版:东源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寰宇新闻
   第07版:万绿湖·和平文艺
   第08版:体育新闻
3年建设40个供销农场
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技术中级实训班结业
《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周年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
非洲大蜗牛 千万不能碰
加强知识产权宣教工作
绘就惠民促消费新图景
我市斩获5项荣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