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晓颖 陈小玲
■实习生 叶伊丹 邹子哲
花生熟、硕果香,丰收季节阵阵忙。近日,记者在龙川县佗城镇胜利村的花生种植示范基地看到,农户正冒雨抢挖花生,一株株粒粒饱满的花生从地里破土而出,田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佗城镇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特色花生种植,通过创建“一镇一园”花生产业园及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拓宽了乡村振兴产业化发展道路。
因地制宜
佗城花生产量超千吨
“我们种植的是本地特色花生,生长周期为155天,比普通花生要多50多天,预计今年亩产量达500斤。”龙川县古邑佗城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珍平说,胜利村主要种植的花生品种为“迟花生”,也叫“金钩豆”,外形修长,匀称美观,具有生长周期长、营养价值高的特点。
2021年,佗城镇引进龙川县古邑佗城食品有限公司,在胜利村建设了沙炒咸酥花生厂,形成了集规模种植、精细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在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市场价格与加工农户签订统一收购、统一包装产品合同,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为当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目前,佗城镇花生种植面积约6000亩,花生产业不仅是一项传统产业,更是赋能“百千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据统计,去年,佗城镇花生总产量超1035吨,总产值约1500万元。
科技赋能
花生售价50元/斤
“轰隆隆、轰隆隆……”经过加工设备的清洗,一颗颗花生脱掉带泥的外壳,变成了白胖胖的“金豆子”。“种植和收购的花生会被运往基地进行深加工,炒制后的花生市场价为50元/斤,又香又脆,有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购买。”村民曾海强说,村里发展花生种植产业之后,每个月有了4000多元的收入。
在胜利村的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收割、清洗、筛选、腌制、翻炒等一系列生产工序,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现代机械的推广使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花生种植和加工,大大降低了农户生产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作业生产效率。
然而,要想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还要在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今年4月,马珍平开始拍摄以“三农”为主题的短视频,通过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模式,以线上短视频带货平台为依托,逐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胜利村的花生被更多人所熟知,带动农户增收。如今,马珍平的个人视频账号播放量超千万,成为了龙川县小有名气的带货“新农人”。
“一镇一园”
助推花生产业提质增效
花生产业是佗城镇的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2022年,龙川县成为全省唯一获批整县推进实施“一镇一园”的试点县,佗城镇花生入选第一批“一镇一园”项目,并形成以胜利村、佳派村和枫深村为主导的花生产业园,花生种植逐渐由零星种植发展成大面积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种植转变。
近年来,佗城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以胜利村的花生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佳派、塔西、佗城等村种植花生5000多亩,持续巩固壮大花生产业规模,推动花生产业提质增效。据统计,佗城镇种植花生的农户3500多户,占全镇农户的31.8%。小小花生在科学培育下,实现了产业增值,优势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佗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谋划发展特色花生产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推进花生“一镇一园”建设,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助力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动佗城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高效农业助力建设现代化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