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塔吊夫妻冯波与田静:

塔下执手 塔上相望

■长深高速改扩建工程T2标新丰江大桥施工现场,塔吊司机冯波和田静夫妻俩可以通过驾驶室前视窗隔江相望。本报记者 杨坚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娇 通讯员 夏家胜

  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塔吊司机冯波和田静夫妻俩敏捷地爬上近50米高的塔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新丰江大桥上,夫妻俩可以通过驾驶室前视窗隔江相望。

  冯波和田静是长深高速改扩建工程T2标新丰江大桥的塔吊机手,负责新丰江大桥材料吊装工作。“目前在这里工作8个月了,闲暇时间,还可以看看万绿湖的美景。”田静说。

  是夫妻亦是师徒

  塔吊工,被誉为建设工地上“离太阳最近的人”,常常身处“云端”开展工作,塔吊司机通过信号工给予的信息来进行吊装作业。

  作为特殊工种,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驾驭的,需要考取资格证书。为了能和丈夫一起工作,田静就去考了相关证件。平时,冯波也会在实操中教她,是田静的“师父”。夫妻俩不仅是生活上的好伴侣,也是工作上的好拍档。

  田静说,刚学习塔吊的时候,不敢低头往下看,向上爬的时候总觉得钢架摇摇晃晃,在操作室里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机械作业上。如今,已有4年工作经验的她,已经能在1平方米大小的操作室里熟练“挥臂”。

  工程建设环境复杂,常与山河相邻,塔吊主要涉及高空材料的运装,不像在地面作业有工队的协助,它更考验机手的耐力、操控和判断。“我们经常调运钢筋、钢板桩等材料,最难的是桶装混凝土,需要在移动中保持稳定避免撒漏,吊钩的晃动最容易让新手心慌。”田静说,出现晃钩、错位等情况,即便望向队友也无济于事,高空看地面全是“小点”,都得靠经验去调整操作。

  数年的塔吊实操经验,也让冯波从简单的塔吊司机转变成一个“多面手”。每月月底,冯波要负责对工地的塔吊进行日常检修,常见的小问题他都能轻松解决。

  伉俪共享美好生活

  冯波和田静是新河源人,两人都来自四川。谈起当初在一起的原因,同样的成长背景占了很大因素。2015年结婚后,定居在河源。如今,大女儿已经7岁,其他孩子即将上学,在田静夫妇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性格开朗、乖巧懂事,常和同学说起爸爸妈妈:“他们是飞上天搭桥的‘空中超人’!”

  “1号塔吊司机,往左偏移一些,把钢筋放到挂篮的正上方;2号塔吊司机,往右偏移一些……”每次收到指令,冯波和田静都高度专注,灵活地控制操纵杆,将各类材料及时精确放到指定位置。有时,两个塔吊会出现交错,夫妻俩隔江相望,这样特别的“打招呼”,也让他们充满了力量。

  长深高速改扩建工程T2标新丰江大桥历经一年多的建设,如搭积木一般逐步扩宽并合龙。这个五一假期,他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塔吊工作是一项技术活,比一般的工种收入高,我们趁着年轻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冯波说。

  谈起未来,夫妻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工地的工作不仅给了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成就感,也带给他们享受生活的原动力。

  夕阳西下,工地的机器轰鸣声逐渐散去,冯波检查了驾驶操作的设备复位,确认一切安全无误后,顺着爬梯轻快而下,骑上电动车去桥的另一端接田静,回家与孩子相聚,一如平常。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五一假期我市文旅活动亮点纷呈~~~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我市部署2024年河源市工作创新大赛和市直机关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
塔吊夫妻冯波与田静:~~~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视觉新闻
   第05版:源城新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万绿湖
   第08版:体娱新闻
文旅市场安全稳定有序
凝聚人大力量 守牢安全底线
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塔下执手 塔上相望
10处消防安全隐患场所被曝光
外事公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