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刘昕
■图:本报记者 杨坚
5月4日,全国独家新闻《河源发现全球罕见新物种——河源堇菜》在本报视频号首发推送后,引起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全国70余家媒体关注,推送相关新闻;被新浪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平台持续关注,几登热搜榜。截至昨日上午,围绕该话题全网点击阅读讨论总人次超过1亿人次。
1亿人次点击、话题讨论热度不减、抖音微博官媒相继转载……河源堇菜真正“出圈”了!随着关注度持续火热,河源堇菜为什么命名为“河源”?河源为何能发现全球不超过100株的极危新物种?这些,也成为广大网友非常关注的问题。
全网点击阅读量过亿人次
“#广东河源发现罕见新物种 #从此世界上多了一种紫色花花。”5月4日下午1时55分,全国独家新闻《河源发现新物种,系极危物种,比大熊猫还珍稀》在河源日报视频号首发推送后,引发全网热议。
“河源不是恐龙蛋最多吗?现在又有新花花!”“这个花好像以前见过,很漂亮!像蝴蝶!”两天时间里,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全国70余家媒体相继刊登此报道。
4日下午,河源堇菜登上新浪微博热搜;6日晚,河源日报官方抖音平台视频单条评论量达1.4万人次,#广东河源发现罕见新物种话题登上抖音全国热榜第五位。
截至昨日上午,根据人民网最新监测数据、新浪微博发布数据、抖音官方平台发布数据、各大媒体阅读数据显示,全网围绕“广东河源发现罕见新物种”的话题点击阅读讨论总人次超过1亿人次。
河源近年来发现的
第三个新物种
5月3日,由河源科研团队在河源发现的植物新物种河源堇菜,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Nordic Journal of Botany》在线发表,经权威鉴定,这是全球罕见的植物新物种,也是首个以河源命名的种子植物,属河源特有种。该种目前仅在紫金县有一个分布点,成年植株数量不足100株,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标准,属于极危植物。
河源堇菜由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下称白溪保护区)科研团队发现,是继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后,由白溪保护区科研团队在河源发现发表并命名的第三个植物新物种。白溪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叶钦良介绍,此次发现的河源堇菜,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生长在丹霞地貌崖壁之上。以“河源”命名的初衷就是要对外展示河源优质的生态,让更多人了解河源、认识河源。
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温志军介绍,河源拥有“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全市植被和生物资源丰富。2022年9月,我市连平县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活动的珍贵影像,该物种全球仅存4000余只;2021—2022年,我市龙川县、紫金县、和平县、东源县等多个县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的活动踪迹;市区公园、万绿湖风景区常有白鹭嬉戏;紫金发现上千株极度濒危物种大苞山茶,发现兰科新物种“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发现全省数量最多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纹兜兰……
河源,已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乐园,名副其实的森林王国。
紫金县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数占全省总数1/3
4月20日,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下称《名录》),该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涉及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三类,共计26科39种。叶钦良介绍,对照《名录》,白溪保护区团队发现单单紫金县域内的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就有8科13种,占了《名录》总数的1/3。
“河源生态保护得非常好,完全没有被破坏。”河源堇菜的共同发现者——中山大学生命与科学院副教授凡强告诉记者,在团队开展新物种调查期间,他们团队走过许多河源原始森林,发现河源拥有非常健康的生态林,“这让我们也很意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林’。”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副理事长刘仲健2022年4月曾这样评价河源:“河源紫金白溪拥有兰科的全部5个亚科,兰科种类达62种,是名副其实的‘兰花王国’。”刘仲健说,兰花对温度、湿度、土壤等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而河源拥有兰花培育的“天时、地利、人和”,未来白溪很有可能成为全国‘兰园’三代的保护基地。”
众多专家学者对河源生态的评价,不仅是对河源生态好、环境优的认可,更是对河源生态保护成效的认可。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建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7处,总面积约501万亩,含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等4种类型,保护成效明显,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作为六大行动之一,站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接下来,我市将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国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建设一批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充分发挥生态效益,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进一步擦亮河源生态名片,全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