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源市文明家庭贺艳君家庭:

分享生活点滴 共筑幸福之家

■贺艳君一家三口

  ■文/图 本报记者 朱晓颖

  在家庭中,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师,家教家风的培育者,也是家教家风的践行者。贺艳君夫妻俩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丈夫徐良中在工作之余写下了600多篇原创亲子故事,为孩子端正品行提供了精神食粮;贺艳君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不断进步,为孩子树立了榜样。他们在彼此的陪伴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小小的三口之家绽放出文明家庭最美的模样。2022年,贺艳君家庭获评河源市文明家庭。

  以身作则

  践行社会责任

  贺艳君夫妻俩以身作则,践行社会责任,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在新冠疫情期间,贺艳君主动投身抗疫一线,下沉到源城区东埔街道高塘村网格2组担任网格员,负责6个村民小组和205国道大片安置点的入户排查工作。

  白天完成入户排查任务后,回到家中的贺艳君还要加班撰写新闻稿,在“河源税务”微信公众号为纳税人答疑解惑,完成国家、省、市疫情期间最新税费政策宣传任务,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在国家的税费优惠政策帮扶下,尽快复工复产。

  在下沉社区的66天里,贺艳君每天排查200多户上千名群众,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33小时。她撰写的新闻稿件被市级以上媒体刊登200余次,被省级以上媒体转载40多次。

  疫情期间,在海关工作的徐良中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申请,自愿参与出入境旅客和远洋货轮疫情排查闭环工作,投身到防疫最前线,为祖国守好国门。

  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女儿自愿把攒下来的压岁钱捐给武汉人民,每天关注、了解疫情,在一个个新闻故事中,接受真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600篇原创故事

  陪伴孩子成长

  由于工作原因,贺艳君夫妻俩一直两地分居,徐良中无法时常陪伴在孩子身旁。即使工作再忙,夫妻俩也会想尽办法,每天花时间陪伴孩子。

  在工作之余,徐良中自学了新媒体技术,专门开通“熊叔给孩子们讲故事”微信公众号,每天为孩子写下一篇故事更新到公众号,让孩子每晚都能读着爸爸写的故事入睡。后来,徐良中还学会了使用软件将故事中的文字转化成语音,在喜马拉雅上,制作了391篇有声读物,让孩子听着爸爸写的故事成长。

  5年来,徐良中的微信公众号已为孩子更新了604篇原创故事,从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科幻故事到经济学故事,他的故事一直陪伴着孩子成长,他用故事弥补了与孩子之间的空间距离,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家庭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是贺艳君家庭的一大特点。他们夫妻俩一直把孩子当成平等的家庭成员,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就拥有了对家中大小事情的投票权。关系到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有优先选择权。

  “寒暑假做什么,去哪里玩,在合理的需求下,我们都会满足孩子。”贺艳君说,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夫妻俩开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生活自理的能力,通过让孩子制定生活、学习计划的方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邻居们都夸赞他们家的孩子礼貌懂事。

  家风如春风,润物细无声。多年来,贺艳君家庭通过言传身教培育文明家风,为孩子健康成长塑造了榜样,让家成为梦想启航的港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河源市文明家庭贺艳君家庭:~~~
~~~
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
我市举办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暨盲人散文创作大赛~~~
~~~
我市五一期间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东源新闻
   第06版:理财周刊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体育新闻
分享生活点滴 共筑幸福之家
我市开展2023年社会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党员干部争当“救护员”
展示盲人群体的时代风采
撂荒耕地成花海“农旅”融合促振兴
文明旅游绘就亮丽风景线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