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工作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会议上获悉,市区20个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市市场改造办(市市场监管局)就源城辖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总体情况及完工验收工作向市政府进行专题报告。会议强调,在总结源城辖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将持续研究推进下一步全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
据悉,为提高市场开办者升级改造农贸市场的积极性,市、区两级财政安排70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21个农贸市场开展升级改造工作按照有关标准给予适当奖励。21个农贸市场积极参与,市场业主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管理机构、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努力推进硬件设施改造升级和管理规范化。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后,设施设备更完善、规行划市更合理、环境卫生更整洁,部分市场引入智能化系统管理,通过智慧屏显示证照和商品价格,通过智能化系统完善索票索证制度并实时公示交易信息,有效提升市区农贸市场整体形象及经营管理水平,为全市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牵头作用
推动升级改造
自去年《河源市源城辖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印发实施以来,市市场改造办认真履行统筹协调职责,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主动与相关职责部门协调沟通,努力推动市场开展升级改造,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并积极联系河源广播电视台、河源日报、河源晚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工作成效,高质量完成职责任务。源城区政府、市国资委按照职责分工,攻坚克难,全力推动所辖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其他职能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市场业主开展工作,确保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市区21个农贸市场对照《方案》软硬件建设指引陆续开展升级改造工作,其中永丰等18个市场于2020年12月14日通过验收并获得奖励资金。2021年以来,兴源综合市场、万绿金沟湾市场按照较高标准实施软硬件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现场检查达到完工要求;新江市场虽开展局部改造,但仍存在较多短板,3次现场检查均未能达到完工要求。其间,成员单位对市场完工未提出不同意见。会议同意通过兴源综合市场、万绿金沟湾市场的完工验收申请,并按《方案》要求兑现奖励,对不予通过完工验收的农贸市场在本轮市场升级改造中不予奖励,本轮源城辖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结束。
改造力度空前
市场展露新颜
此轮源城辖区农贸市场升级总改造面积近5万平方米,总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其中:永丰、火车站、群丰、龙尾坝、中心、古亭、城南、上角、永和、公园、大同、兴源等12个市场实施了全面升级改造工程并完工投入使用;永福、永安、东城一、理想、四伙记、东华、新兴、万绿金沟湾、新江等9个市场实施了局部升级改造项目。
目前有20个完工市场按照较高标准实施软硬件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其中:火车站、中心、城南、永丰、永和、大同、兴源等市场,改造前后市场环境提升显著,成为本次升级改造的样板市场;龙尾坝、公园市场结合其实际经营情况,引入第三方资金,改造成农产品超市经营,场内经营环境及管理水平均得到了较大提升;火车站、大同、中心、永和等市场引入智慧农贸系统,通过智慧屏公示档口证照、商品价格和索票索证等交易信息,食品安全及放心消费更有保障。
强化责任担当
开展综合治理
作为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表示,我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综合治理工作任重道远。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点多、面广、事杂。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中,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标本兼治,重点规范整治农贸市场脏、乱、差突出问题,着力改善农贸市场环境秩序,落实农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在加快市场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坚持建管同步的原则,规范市场经营管理,提升市场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坚持全市一盘棋,市直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各方支持配合,稳步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
按照《全省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结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接下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担当,群策群力,加强市场周边环境卫生秩序的整治工作,坚决取缔市场周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同时,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全面履行属地责任,加大力度推动市场主体开展升级改造工作,确保我市在明年6月份前全面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任务,努力推动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张奕聪 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