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兆妮
兵工厂是干什么的?生产、制造、贮藏各种武器与军械的仓库,也指能制造武器、弹药、装备,同时可进行修理的工厂,是国防的基础。榨油坊呢?农村榨油的场所,主要压榨花生、大豆、油菜籽、芝麻、棉籽等,为常见油料进行榨油。一般现场加工,多为农夫副业,通常秋后开工,春耕大忙前收摊。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在上个世纪初,竟然一体并存。行走在龙川县迴龙镇大塘肚村,谁也料想不到,一条普通的小溪旁,竟然隐藏着一座游击队的兵工厂。
故事得从1928年说起,时年,龙川“鹤市暴动”、兴宁“神光山暴动”失利后,部分起义队伍转移到兴龙边境。为了躲避敌人的进攻,更好地保护革命力量,这个队伍在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指导下,沿着大山艰难挺进,来到了迴龙镇大塘肚村。
大塘肚村四面高山环抱,崇山峻岭连绵不断。这里的村民自古以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因为远离尘嚣,村民的生活物资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战士们来到这里后,看到一条小溪从高山蜿蜒而来穿村而过,水滋养了人、牲畜,也滋养了田地。溪岸上长着茂盛的灌木丛和各种野草,五颜六色的野花夹在野草和灌木丛中。溪水清澈见底,沙子被淘洗得细腻光滑,小鱼小虾在水中无拘无束地穿梭。草地上,牛儿低头吃草,长长的尾巴一甩一甩,驱赶着身上的蚊蝇。带着鸡雏的母鸡咯咯咯地叫唤,引得公鸡喔喔直叫,它们的叫声又引来远处的狗吠。男人们在水田里插秧,女人们在溪中洗衣服、挑水,孩子们在溪水中、岸上嬉闹,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丽而宁静。而今,无情的战火残酷地延伸到迴龙镇,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也受到了威胁,战士们看着这里的一切,突然难受起来,同时在心里痛下决心,誓死保卫百姓安全、为百姓的幸福生活闯出一条血路。他们在刘琴西同志的指导下,在这里建立起大塘肚革命根据地。从此,大塘肚村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岭南建立红色政权的大后方。
1929年3月5日,刘琴西在大塘肚长塘面主持召开五华、兴宁、龙川三县80多名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闽粤赣边首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此后推行土改、开展游击战争,在枪林弹雨中掀起了一段又一段革命高潮。
大塘肚村盛产油茶,每逢霜降前后,村民们便上山采摘油茶果。经过晾晒、脱壳后便送到村中溪边的榨油坊加工。油坊里掌锤的师傅们光着膀子,捶打木楔,一下一下地捶打,发出“哐啷哐啷”的撞击声。挤榨出来的金黄清油从油槽里缓缓流出,为村民们的生活提供着油品保障。油坊的屋檐下,一架古老的水车咯吱咯吱地转动,和着屋里的咣当声,咕咚咕咚地弹奏着乐曲,伴随着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如同甘露灌溉着农田,滋养着禾苗作物。与村民们的工作一样,农协会的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农协会发动群众开展抗租废债斗争,并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改,还收缴民团枪械,以扩充武装队伍,根据地力量得到不断壮大。
随着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前方部队的兵器越来越短缺。人们千方百计支援部队,绞尽脑汁地为前方部队提供兵器,哪怕不是那么精良的装备。根据地的同志们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将榨油坊改建为兵工厂。
于是,一座简陋而带着艰苦光荣任务的兵工厂诞生了!来自五华县的四十多名铁匠工人,用十几座炉日夜锻造,制造出许多枪支、梭镖、统枪、红缨枪,并翻造子弹。屋内,“咣当咣当”的打铁声,与古法榨油的声音很是相似,这种吻合,最大程度掩护了兵工厂的操作。我们可以想象,在国民党疯狂“围剿”的情况下,人们是何等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座简陋的兵工厂!明里,这是一座农村普通的榨油坊,平日锻造兵器,一旦有敌情,就立即掩盖,装成榨油,而外面踏水车的人,正好成为哨兵。在这场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博弈中,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共产党人超人的智慧和勇气!
这座简陋得不能再寒酸的兵工厂,创造出属于那个峥嵘岁月的辉煌!制造的兵器,壮大了游击队的实力,多次打退装备精良的敌人的侵犯,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在革命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舍生忘死的,除了在烽火硝烟中冲锋陷阵的战士,还有凭着坚强党性、顽强作风奋战在各条战线的无名英雄。他们为了完成党的工作任务,用自己的赤胆忠心书写了英雄史诗,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五兴龙苏维埃政府旁边的榨油坊,就是奋斗在隐秘战线中的地下工作者,默默付出,为捍卫红色土地而坚守着理想和信念。
如今,我们行走在大塘肚村,这里的风景依旧如画,村中四面高山环抱,崇山峻岭连绵不断,一条小溪从高山蜿蜒而来穿村而过,溪水滋养了人、牲畜,也滋养了田地。所有的一切,让我们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走在小桥上,我的耳边仿佛响起“咣当咣当”声,是榨油坊木楔的撞击声还是兵工厂锤击红缨枪的声音?那该是先烈们为民族复兴吹起的号角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