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亚娇 通讯员 袁定央 “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少。”自2016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扶贫干部尽锐出战,风雨兼程,持续攻坚,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截至目前,全市共筹集使用财政扶贫资金46.32亿元,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年收入达到16618元,255个相对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41元,村集体收入平均38.56万元,贫困人口五保低保、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养老保障等落实率均达100%。
5年来,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首要任务、第一民生,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各行业扶贫部门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全面落实扶贫保障政策,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不断查漏补缺,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下转3版) (上接1版)
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现代产业园11个,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84个,实现了“县区有产业园、镇村有产业基地、户有产业项目”的目标。同时,在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中,全市共创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7个,项目183个,培育致富带头人924人,振兴了乡村产业,有效带动了农民、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我市通过成立市级消费扶贫协会、参加深圳市、东西部扶贫产品展销会等举措,大力举办扶贫产品展销活动,全市共有285个扶贫产品入选省、市扶贫产品采购目录,为消费扶贫规范了市场,拓宽了渠道。此外,我市已建立起以深河扶贫服务中心为中心,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交易市场河源馆、消费扶贫中心(深圳)河源馆为“两翼”,遍布五县二区“七个支点”的“1+2+7”河源扶贫产品销售“高速公路网”,让扶贫产品有了更多渠道走出河源,走进千家万户。
为有效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我市努力构建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扶贫资产管理等多项长效机制,并着眼于谋划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