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菲
1月29日,龙川县中医院发出号召,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支援湖北。42岁的急诊科护士长彭靖皎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你40多岁了,去湖北是图什么呢?”有人问道。“我图一个心安。”彭靖皎说,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作为一名党员,在国家出现危难时,她希望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湖北需要护士,彭靖皎没有犹豫,只想着挺身而出。
龙川县中医院也倾其所有,把能拿出来的最好的防护物资都给彭靖皎带上。“一定要平安回来。”带着院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嘱托,彭靖皎与河源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踏上抗疫征程。
做好医护人员的“守护神”
在湖北荆州石首市中医医院,彭靖皎担任“感控监督员”,她的“战场”不在病区内,而在充斥着消毒水味的隔离区外。设立感控监督员,是广东省根据首战经验探索出的一项感控督导制度。感控监督员经过培训合格后,通过实时监控,观察、指导隔离病区医务人员正确穿戴和摘脱防护装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医护人员避免职业暴露保驾护航。因此,感控监督员也被形象地称作医务人员的“守护神”。
医务人员在穿戴防护用品时,因视觉盲区,一不小心容易暴露在病毒面前。身为一名感控监督员,彭靖皎每天的工作是要把医务人员“包裹”得严严实实地送进隔离病房,再隔着玻璃把他们平平安安地接出来。虽然不用进入隔离病房,但彭靖皎的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医护人员进出隔壁病区时的穿脱防护装备的程序多达30多个步骤,经过4道门,每脱掉一件防护装备都要进行一次手部消毒。这么严格繁复的程序,即使是医生,也难免有疏漏的地方。
“有时候他们会忘了手消毒或是遗漏步骤,我就隔着玻璃门用对讲机提醒他们。”彭靖皎说,感控监督员还要将医护人员换下的一次性防护用品打包好放入污染区等待专人回收销毁,并对护目镜、拖鞋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彭靖皎站在门外的每一次守护,都让医护人员战“疫”更加安心。
“看到患者出院,一切都值得”
虽然不在临床一线,但彭靖皎却是对医院的每个角落最熟悉的人。为守好疫情防控的每一道关卡,彭靖皎每天在岗位上连续工作9小时,除了做好感染防控工作,每日要清点防护物资的库存,检查防护用品的质量等。当所有夜班人员离开后,彭靖皎还要对清洁区进行环境消杀,将每个区域清理得干干净净。只有在完成最后的消杀工作时,彭靖皎才感到口罩及护目镜的6根橡皮筋在头上勒得生疼。“当看到患者病愈出院,医护人员平安出来,这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彭靖皎说。
3月20日,在石首市中医医院奋战了近40天后,彭靖皎和队友平安归来。近日,彭靖皎获得“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对此,彭靖皎表示,“这次表彰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鼓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扎实做好每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