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坪耕夫
一
敲响山里白天大门的不是第一声鸟鸣,而是一滴悬挂在屋檐下的小水珠,它被从山坳吹过来的风摘了下来,随手扔在紧闭着的大门上,响声从门板上发出,向四面八方散开,不经意把沉睡的山谷唤醒。
寂寂地屹立着,在黎明来临前黑暗中的群山,听到小水珠落在大门上那异常清脆、有力的声音,又焕发出新的光泽。
晨雾中,万物渐次醒了过来,张贴在大门两旁红纸头上留白的春联有了些湿润,多了细微的皱纹,如一条条曲线在薄薄的红纸上起伏延伸,做出迎接春天的姿势。
老房子的窗外,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各种鸟鸣声也开始此起彼伏,嘈杂却动听,奏响春天的乐章,悦耳入心。
偶有从天空飘下的雨珠轻轻地沾在竹叶上,稍作停留又从竹叶尖上滑下,悄然融入土地的怀中。
趁着晨曦未散,我点燃一支藏香,生柴火煮沸山泉水,泡一壶去年的明前茶,倚窗静观户外冬春盛大的交接仪式。乌云遮蔽了太阳,天空灰蒙蒙的,天气变得阴冷,每一个立春的到来都有属于它的底色,有不同的风韵,自然也是一个好字。
二
这是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风景,一个人的茶杯,一个人的立春。我站在这老旧的窗台下,沉思往昔,今年春天与去年的春天有什么异同,只见大门前的那棵樟树不停地落下去年的叶子,风中飘荡着的叶子在诉说着岁月不羁,时光不倒流。
我读出了一棵树为何能恬静地活着的缘由,它比聪明的人类更懂得怎样与大自然互动,在四季更替中顺其自然地走过。
这样的时间,染尽沧桑的时间,来来去去,不休不止,喧嚣而寂寞,裹挟着尘世间的风烟,安然而静美,轻盈而厚重。在这样的时间里,一滴初春的雨,破解了冬天的密码。
三
在这个残旧的老房子里,我呆呆地坐在残旧的窗户下,与窗外的一朵桃花互视。花在风中摇曳,而我的目光没有随着桃花移动。
万物用自己的方法去迎接春天,感知春天,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而我在一无所知中感受新一轮春天的气息。
一无所知对我而言是个好词,心因感受到春天对生命的无比眷顾而倍感欣慰。我不知道余生的路还有多长,但我还将在往后的日子里一无所知地活着,并深切地领悟其中的意味。
四
迎着立春时节的微风细雨,我曾怀疑过活着的意义。我想,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应该更有质感地活出本来该有的样子。
我也为自己质疑在过去的半生这样无知地活着是否愧对生命,又很快地为自己有这个想法而感到失望。
咦,短短的一生,怎么会有时间去质疑这、质疑那,这不是在消耗生命里的元气吗?
或许,对生命有所怀疑应该是好事,但不应有傲慢和轻浮。任何的傲慢与轻浮、忧伤与悲哀都是源于自身欲望的膨胀,对命运真谛的无知,对生活的打磨与折叠产生了空虚、焦虑。
季节是慈悲的,它不会对存在的日子产生任何怀疑,而是自由自在地演绎它作为一个季节应有的精彩。
由此,我选择一无所知的活法,在往后余生,活得自然,活得真实。
五
在山里听水沸的声音,闻茶的清香,是最奢侈的时间,这种奢侈是黄金无法买到的。我曾在山里与一位老者用这样的方式度过了一整天,听他讲自己与这山水的故事。从言行中,我看到他的生命与这里的山水紧密相连,无法割舍。
他说,现在山里的人都出去山外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了,但他更喜欢留在山里,在山里他方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自然的可爱。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擦擦湿漉漉的眼睛。
此时,我从那双曾经年轻过的眼睛中,看到了他为保护农作物而伏击野猪的果敢。
捕获带头野猪完全是凭感觉。夜里伏击野猪不能带光,要在刹那间出手,否则,野猪听到动静就会迅速离开。他说,如果伏击不成功,下次要击中它会更难。
闻讯赶来的村民把这头足有一百多斤的野猪抬走。生产队还给他记了几十分的工分作为奖励,公社书记也在会上表扬了他。
我们就这样漫无边际地聊着,直到山里被黑夜吞没,彼此告别。
第二年春天,我再去拜访他,却见到房屋门坪长满了新鲜的艾草与车前草,屋前屋后的树木更加茂盛,而他的房子大门由“铁将军”守护着。从锁着的门缝往屋子里望去,我为他拍摄的照片被放大装框,挂在上厅的墙上。这位老者用一生守望大山,最终魂归大山。
我知道,从此与他再也无缘煮水泡茶,闲聊这山里山外的故事了。
六
立春,激活了什么?
其实,这想法是多余的。对春天,对任何一个季节,我都保持着足够的期待与热爱,这是我活着的态度,正如我对生命中出现的所谓幸与不幸,都坦然去接纳、拥抱,等它慢慢转化为维系生命骨节上的润滑剂,形成有血有肉、鲜活有趣的链条,从这链条上剖析生命是如何从丰盈向着衰老直至消亡的。
一年四季,每一片光明与黑暗都不容置疑。错过了一个细节,生命就少了些筋骨,少了些韧性。
鸟鸣不断随着山风传入耳中,舒心、欢愉。春天里,做一只小鸟是多好的事,我突然想到自己有好长时间没有拿相机去拍过鸟了。
立春来了,还是趁着春光正浓,拿上相机去野外拍春花,拍飞鸟,心无挂碍地欣赏美好的风光景色,不负春光,不负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