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民乐国粹

  ■杨洋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56个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音乐遗产。古筝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是民族乐器的瑰宝。它形制古朴典雅,声音既可柔美细腻,又能宏伟磅礴,表现力十分丰富,堪称各类乐器之首,一直深受国人喜爱。我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就如何激发学习古筝的兴趣潜能、不断发扬光大民乐国粹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勉。

  一、习艺古筝

  只因名家一句话

  我的母亲是喜爱音乐的小学老师,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我对音乐情有独钟,6岁就开始接触民族乐器。8岁那年夏天,本地“张婧古筝社”来了位贵客——竟是我和妈妈平时一起断断续续练习古筝的教材编写者、古筝专业认证官,我心中的大人物张婧老师。我胆怯地弹了一首未能顺利完成的小曲,浑身直冒汗。张老师却抚摸着我的头说:“小姑娘,你音乐底子不错呀,长得又那么精致,跟我学古筝怎么样?”我牵着她的手激动地说:“好呀,好呀!”张老师马上坐下,手把手教我勾、托、抹、劈、滑、揉等基本技巧,后又弹了几首优美动听的曲子……自此,我走上了习艺古筝之路。家中琴房有我拨弄琴弦的汗水,古筝社里有我与其他琴童相互点拨的身姿,小舞台上还有我弹奏出的悦耳动听的筝音。2017年2月,我随张婧老师到香港参加明日之星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活动暨第十一届香港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获少年组特别金奖。高中分班时,我毫不犹豫地选了“音乐班”,高考时我又以古筝为器乐考取了本科“音乐表演”专业……感恩古筝,感恩老师!习艺之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二、持之以恒

  充分激发兴趣和潜能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路上时而是琴童,时而是琴师,学与教互相促进,一步步提高。十几年的学、教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好和教好古筝没有捷径,只有认真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抵达心中的彼岸。首先是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婧老师就很善于在感情上拉近与琴童的距离,她总是选择一些把技巧性融入旋律优美、简洁明了、格调高雅且是她自己编的乐曲来教琴童,让琴童在心理上接受和喜欢自己,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了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其次是创造浓厚氛围。琴童与老师一对一近距离交流必不可少,也是在练好基本功上不断进步提升的重要途径。但集体演奏、比赛演出更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和信心。我在学校讲场、电视台演播厅甚至香港大舞台参加过许多次演出,那集体反复统一的演练、亲人们在台下的鼓励鞭策和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无不成了琴童向上攀登的持久动力。再次是提高审美感知。音乐是一门抽象艺术,而古筝演奏把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把节奏、音色、力度、速度充分表现出来,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要通过结合典型的乐曲,去启发琴童感知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不同作用,并在注重古筝演奏技巧教学中感知什么是筝乐美、如何达到这种美。第四是注重循序渐进。学古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论是学还是教,都要有意识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设计内容;要有固定练习时间,养成对音乐的兴奋和习惯;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教学时可采取少量多次的练习方式来适应琴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难集中的特性。

  三、要在传承中

  创新发展民乐

  民乐根植于民族的生活和历史之中,反映着民族的性格气质、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审美心理、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中华民乐所蕴含的真、善、美,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在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提高全民文化艺术修养方面,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在音乐教育中过度重视西洋音乐,民乐的价值和功用还没有充分挖掘和体现出来。比如,音乐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往往以西洋音乐为主,民乐教师配备也不够重视等。就如何在不断传承中创新发展民乐国粹,尤其是古筝的发扬光大提几点建议:一是切实保护好民族器乐。民族器乐是中华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式之一,同其他中华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丰富民族器乐的古谱乐曲、内涵气质和表现形式,使之成为传承创新中华民族文化的“国之重器”。二是大力发展业余教育。业余教育灵活多变、教无定法、适应性强,是普及传播民乐艺术的重要途径。就古筝来说,目前全国并未普及。建议加大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引导力度;要营造爱民乐、学民乐、唱民乐的浓厚氛围;要激励名家深入基层示范普及。三是进一步规范艺术院校正规教育。要更重视民乐在激发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的价值导向作用;要逐步提升民乐在正规教育中的权重;要进一步规范统一器乐的演奏技法、记谱符号和弦制等。四是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在古代,民乐就远播海内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民乐可以成为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增进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人物
   第03版:读书
   第04版:文体
《沙丘2》的视听美学与哲学深思
仙塘乡村男子篮球赛开打
你有微心愿 乡贤来实现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民乐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