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深入开展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每逢节假日,不少家长带孩子到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红色文化馆等地参观学习。

  ■文:本报记者 廖司弦 

  ■图:本报记者 肖斌

  在冬日的阳光下,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显得格外美丽。村道宽阔整洁,房屋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革命墙绘,向往来者展示着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

  近年来,上村村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弘扬红色文化。突出“红色文化+乡愁+民意”,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造一个“聚宝盆”、一座“乡忆园”,多个“家门口”文化“小阵地”,不断激发新时代红色美丽乡村的内在活力。

  立足红色文化

  打造一个“聚宝盆”

  “这是革命烈士罗焕荣参加黄埔军校时的入学照,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一张照片。”日前,在上村村罗焕荣故居内,讲解员李晓康正在给游客介绍罗焕荣的生平。

  上村村是革命先烈罗焕荣、战斗英雄罗华盛的故乡。每逢节假日,不少家长带孩子到该村参观学习。游客梁先生说:“带孩子来这里参观,可以了解红色历史,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

  近年来,红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红色革命历史资源丰富的上村村,利用自身优势,提出“党建+红色革命教育+生态旅游”工作思路,以革命先烈罗焕荣的红色遗迹、红色事迹为核心,打造了罗焕荣故居(即上村村红色文化馆)、红色文化广场、党史军事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胜地。同时,上村村被评为省定首批“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党员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村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上村村党总支部书记罗日康告诉记者,目前,该村每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农家乐、民宿、果蔬采摘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以“红色文化+乡愁” 

  打造一座“乡忆园”

  走进上村村峥嵘村史馆,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文字映入眼帘,村情概况、民俗风情、时政纪要等内容,详细记录了上村村的发展变迁;舞狮服装、耕作农具等老物件,让村民和游客追忆往昔岁月。

  “峥嵘村史馆的前身始建于清朝客家古老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上村村党总支部委员张慧慧介绍,通过整合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峥嵘村史馆已经成为村民留住乡愁、激发记忆、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平台。

  “红色文化+民意”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来到上村村红色文化广场,道路宽敞整洁,目之所及皆是红色:红色标语、红色房屋、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广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由时光隧道、红色长廊、坪山起义三个部分组成。”张慧慧说,上村村红色文化广场是一个融合纪念革命先烈和村民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之一,在红色文化广场上,经常能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我们共有两支志愿服务队伍,由上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领导小组牵头成立。”志愿者刘女士说,上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心声,归纳梳理意见。聚焦群众需求,通过现场宣讲、墙体标语、微信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知识、红色文化等,使群众看得见、学得到,让移风易俗真正入脑入心。据介绍,上村村以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依托上村村红色文化广场、文体广场、小组文化室等阵地,全面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罗日康表示,该村将继续创新乡村文化发展提质增效机制,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发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基于红色文化,不断拓展公共文化阵地支撑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正能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河源国家高新区推介投资环境~~~
~~~
河源国家高新区举办企业环保日常管理培训班~~~
河源金三维智造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
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深入开展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高新区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源城新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万绿湖
   第08版:体育新闻
做大做强机械与模具产业
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一阶段预计4月完工
集中“充电”强能力
全面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超6亿元
广告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