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朱晓颖
“先生,需要把你的书拿下来吗?”“可以帮我拿过来,谢谢。”这是刁建开夫妻日常的对话,字里行间透露出两人结婚10多年以来相敬如宾的生活状态。
记者踏进刁建开家的入户玄关处,左边鞋柜下的拖鞋,整齐有序地叠放着,右边楼梯下的一角,花瓶里的向日葵正朝着窗外的阳光开放,桌上是刁建开家庭平时练习书法的笔墨纸砚,亮堂的客厅放着钢琴和古筝,与桌上的玫瑰花互相为伴,这是刁建开妻子袁秀霞的宝物。
刁建开家庭被评为2022年河源市文明家庭。
好家风孕育好作风
“孩子从小培养独立性格,上下学都是自己去。”刁建开说。在市四小读二年级的小儿子,每天都是独自一人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在刁建开家庭的教育理念中,自立自强和遵守规矩,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修养。
刁建开、袁秀霞夫妻俩在小儿子入学前,便把上下学的路程,根据小儿子步行的快慢,进行了测试记录,在得出合理的归家时间后,和小儿子约定好,到家的第一时间便打电话告知父母。他们有意识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自律锻炼,使孩子比许多同龄人更加自律和独立。
每到农忙时节, 刁建开、袁秀霞便会抽空带着孩子,回到老家的田间地头,让孩子们去感受农忙时的辛苦,体验汗流浃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明白“粒粒皆辛苦”的真谛。此外,夫妻俩注重环保卫生意识,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们在外从不乱扔垃圾,在家也时刻保持着卫生整洁、勤俭持家。
在家中楼梯下的一角,是小儿子的“秘密花园”,里面各式各样的积木玩具依次在窗沿上排着队;满眼被粉色包围的是大女儿的房间,温习功课后的作业本整齐地叠放在书桌上;夫妻二人的衣帽间,每一套搭配好的穿搭服饰排列在衣柜里。积木玩具小儿子自己动手收拾,大女儿房间“管理权”归大女儿所有,回家进门便各自摆放好鞋子,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承担起家庭事务的责任,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早上7点前到校,每节课巡查2次教室。”担任了10年班主任的袁秀霞说,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学生也是自己的孩子。在源城区文昌学校,外省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小孩数量比较多,老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留意观察这些父母常常不在身边和缺乏家庭安全感的孩子。
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袁秀霞从来不批评,一边向任课老师赔礼道歉,一边向学生了解情况,倾听学生的心里话。作为一名初中教师,袁秀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用最淳朴真诚的态度,去感化和陪伴每一名学生。
“节假日在岗,安全不放假。”从事公安工作20多年的刁建开说,在警务特殊时期,更是需要驻点执勤,与同事轮流开展路面巡逻工作,加班则是家常便饭。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恪尽职守的刁建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年度考核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热心公益教育事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更多的家庭传递‘正向教育’理念。”在过去的六七年时间里,刁建开参与带动学校家委会,以线上课堂、组群学习,开展家长沙龙、父母成长课堂和组织亲子等活动,带领家长共同学习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做好家校共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成长环境,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们的高度评价。2018年,刁建开组建家长亲子教育公益读书会,通过读书群在线上分享学习,近4000名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学习成长。
驻村“家庭教育指导员”“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公益导师”、学校家长志愿者,在许多公益活动现场,都可以看到刁建开的身影。他坚持自费学习,将优秀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多家庭,用点点滴滴的善行和年复一年的坚持,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今年1月,刁建开、袁秀霞夫妻俩双双成为河源市家风家教志愿服务队的公益导师,帮助广大家长树立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贡献家庭力量。
刁建开家庭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以良好的家风要求自身,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孩子,崇尚文明礼仪,和睦相处,用生活工作中的平凡小事,诠释着新时代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