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慧荷
交通环境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9月7日至9日,河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观察团走上街头,实地巡访市区多个主干道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秩序问题,劝导市民养成遵守交通法规习惯,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出行意识,向不文明交通行为说“不”。
安全意识缺乏
文明形象打折扣
在为期3天的交通秩序专题实地巡访中,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志愿者、市民代表及市创文办工作人员组成的市民观察团,先后到华怡集团、翔丰商业广场、万隆城、市科技馆、中银大厦、河源德康医院、丽日购物广场等7个点位开展交通秩序巡访督查。
通过巡访发现,在上下班高峰期,大部分市民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但也存在行人闯红灯、摩托车逆行、共享单车超载、驾驶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等现象。快递员、外卖员和共享单车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行驶的行为较多,存在外卖员为抢时间闯红灯、共享单车两人同骑、骑摩托车驾驶员不戴头盔等现象。
在翔丰商业广场T字路口处,有些人图一时之快,在禁止掉头区域掉头;在市区新风路与建设大道交会的十字路口处,只见几辆摩托车开上了人行道等待区的遮阳伞下,从人行道骑行过了马路。市民观察团发现情况后,“变身”临时交通劝导员,通过文明劝导方式,提醒当事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在市区中银大厦的十字路口巡访过程中,市民观察团发现人行道绿灯刚亮,一群学生奔跑着向对面冲,另一边,一名男学生不走斑马线,偏偏从车流中穿行过马路,丝毫没有注意周围的交通环境。“学生突然冲出马路,确实很危险。”市民叶女士向记者反映。
通过巡访发现,市区公共停车位被占用的问题较为突出。市民观察团成员、市政协委员胡青松告诉记者,一些企业直接把人行横道画成自己的停车位,甚至还设卡收费。同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行横道上的盲道被机动车占用。
多方共同呼吁
争做文明先行者
为打好交通秩序整治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源城大队铁骑队对辖区内交通秩序进行深入分析,查找问题,努力为群众文明出行创造优良条件,确保辖区交通秩序安全、有序。
“平时主要通过人工调控红绿灯,来增加车流的主要通行方向的通行时间。派值班队员在路面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纠正,对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进行教育。”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源城大队铁骑队队长杨枫告诉记者,在上下班高峰期会派出路面巡逻队员,对车流通行情况进行及时的管控和掌握,对路面发生的交通违法以及交通事故,第一时间进行清理清除,确保车流和行人通行顺畅。
市民观察团成员、市人大代表潘石源表示,通过此次实地巡访,发现了许多安全隐患,他将根据中小学生以及市民对共享交通工具的文明使用等提出建议,旨在形成一种良好的文明出行习惯。
“学校、家庭要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宣传,让孩子们开开心心上学,安安全全回家。”市民观察团成员、志愿者吴秀慧希望学校和学生父母都能重视此事,教会孩子们遵守交通规则,热爱生命,做到文明出行。
“要积极争做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宣传者、智囊团、先行者,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市民观察团成员、源城新阶联代表陈安娜在采访中呼吁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