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故鼎新谋发展 凤凰涅槃谱新篇

——连平县教育事业迎来发展新时期
■连平中学教职工及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仪式
■连平县第二小学舞蹈兴趣班学生在排练
■连平县第一小学参加音乐兴趣班的学生在排练
■连平县书法兴趣班学生在练习

  核心提示

  六月传捷报,桃李竞芬芳。今年高考,连平收获硕果,多项成绩创历史新高:

  600分以上的高分3人,打破多年来该县高考无高分的尴尬局面;本科上线706人,同比增加125人,刷新该县本科上线人数的历史纪录;本科上线率达41.82%,同比增长28.2%,连平高考成绩史无前例;特殊线入围人数共103人,同比增长46.3%,再创连平历史新高。

  “这是我县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突破,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结果。”连平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继红说。据了解,连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以“振兴连平教育”为目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和大刀阔斧的精神,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连平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连平县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新时期。

  壮士断腕,果断推进连平教育综合改革

  高考成绩持续下滑,社会舆论口诛笔伐,教育界内渐起悲观情绪,连平教育被推到风口浪尖……紧要关头,必置死地而可后生,必舍城弃地才可扭转局势!为此,连平县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开启了以连平中学为突破口的教育综合改革之路。

  连平中学是连平高考的主战场,是教育综合改革成败的关键之地。经多方调研,2018年1月,连平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连平中学委托给北大青鸟同文教育集团进行管理,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委托管理实施后,该校通过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建立“三部四中心”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探索开展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青鸟”入驻,已历三年。今年高考,连平中学交出了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600分以上人数3人,最高分631分;本科上线人数607人,比去年增加129人,本科上线率62.32%;特殊线上线人数102人,比去年增加31人,实现了高考高分、本科上线人数、本科上线率、特殊线上线人数四大突破。

  除此之外,连平县还组建校际之间的教学联盟,以达到联盟学校之间优势互补的目的。据了解,该县在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等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教学联盟试点校工作,制定以强扶弱的学校帮扶策略,通过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增强各校的整体实力,促使薄弱学校全面提升。在2020年全市升中考中,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隆街中学、上坪中学被评为全市教学质量优胜奖,占全市获奖学校的1/3。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学质量连续三年在全市公办学校中排名第一,教学质量走在全市前列。

  大刀阔斧,全面整顿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者。为铸造一支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连平县教育局大刀阔斧,整顿并优化教师队伍。

  教育风气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连平县实行“强兵先强将”的策略,率先建立校长考评机制,对全县中小学校长实行综合考评,调整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同时清理精简一批非教学岗位教师及中心小学行政人员,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教师队伍;其次,连平县教育局狠抓学校“三风”建设,成立“三风”建设督查小组,定期通报督查情况,教育风气得到好转。

  连平县通过严抓教师队伍培训,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据介绍,该县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训合格率由2017年的65%提高至现在的98%以上,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该县还通过统筹配置教师资源、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着力培育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作室等方式,多渠道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

  连平县积极主动“攀亲”深圳市南山区,充分利用南山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名师送教等系列结对帮扶活动。2018年以来,该县共组织了四批共80名教师前往南山区优质学校参加“跟岗培训”,全县有16所中小学校与南山区的优质学校结对交流,该县还邀请南山区专家名师到连平开展送教送培活动。这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热情与活力,开阔了视野,全面提高了教师能力水平,同时也提升了连平教育发展竞争力。

  凝心聚力,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均衡化

  新时代新发展,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连平县凝心聚力,多方入手,不断走向教育现代化。

  据了解,该县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完善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大力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尤其是加快推进连平中学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跨时空利用外在优质资源缩小与名优学校的差距。目前,全县学校已实现多媒体电教平台全覆盖,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有效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普及,促进连平教育现代化。

  此外,连平县通过撤销学生人数较少的教学点,推进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将小规模小学高年级学生集中到寄宿学校就读,以及优化县城学校布局,加快推进县一中建设,同时将惠化中学纳入县城学校招生等一系列手段,积极优化学校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连平县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强基固本效应持续增强: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2020年底,该县已顺利完成了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9年连平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促进了全县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该县着力推进连平中学优质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该县不断健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助学机制,实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零拒绝、全覆盖”。连平县教育事业呈现突飞猛进的良好局面,昂首进入发展新时期。

  局长访谈

  连平县教育局局长潘继红:

  乘势而为开创连平教育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连平县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连平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进入新时期,连平教育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连平县教育局局长潘继红。

  潘继红表示,今年连平县教育特别是高考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最重要的原因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县委书记陈贤亮到任不久,就参加连平中学开学典礼,并为广大师生上思政课,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接着他又到县教育局进行专题调研,全面了解连平教育发展情况,为连平教育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县长林文泉也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解决教育民生问题摆在政府工作重要位置,为教育发展优先提供服务保障。

  今后连平将乘势而为,从“深化改革、师资优先、加大投入”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连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创连平教育发展新篇章。

  潘继红介绍说,深化改革,是指在连平中学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乘势而为,不断深化,不断扩大,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将改革进行到底。

  师资优先,是指要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他表示,连平县将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多渠道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在加大教育投入方面,潘继红表示连平坚持“整合统筹、重点优先、合理调配、分步实施”的资源配置原则,继续按照“完善一批、新建一批、规划一批”的学校建设思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连平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党建促教学,直联办实事

  连平县党组织从成立开始,就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据《连平县志》记载:1930年8月,中共连平县第一党支部在大湖镇湖东小学建立,从此地下党给连平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紧接着,附近多所学校也陆续成立党支部,指导并发动进步青年进行抗日宣传和大办夜校等活动。

  进入新时代,连平县教育系统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正确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潘继红说,该县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始终狠抓组织建设,并于2020年成立了县委教育工委,从根本上理顺教育系统党组织隶属关系,全面加强对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同时扎实落实主体责任,选优配强各学校党务工作人员,落实党建经费保障,不断健全“三会一课”制度;狠抓阵地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头雁”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管理培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狠抓教育系统“三风”建设,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严查处教育系统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党建研究,创新党建活力,以党建促教学,在党建工作引领下,该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特别是今年以来,连平县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县委书记陈贤亮率先垂范,和党政班子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工作,关心关注教育领域重大民生问题,县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解决群众反映的教育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该县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连平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校一线开展直联工作,了解高考备考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备考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连平中学,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学校行政班子和老师深入联系学生和家长,构建了“家校联合、助力高考”的联合体,为每一名考生创造了温馨和谐的备考环境。

  ■文/图:本报记者 周天意 邹茹玉 通讯员 谢文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连平县教育事业迎来发展新时期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连平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B01版:河源文学
   第B02版:河源文学
   第B03版:河源文学
   第B04版:河源文学
革故鼎新谋发展 凤凰涅槃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