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实现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新华社上海7月26日电 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位列其中。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这是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其形成、发育、演变受到海洋、岛屿、大陆和河流的影响,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仍处于发育过程中的河口潮滩湿地。

  “崇明东滩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鸟儿需要在此停留觅食,储存足够能量后再飞往目的地。”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说。

  保护区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管护基础设施建设、鸟类科研监测、外来物种治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保护区已记录到鸟类3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9种,每年在这里过境、停留的鸟类约100万只次。

  作为生态空间紧缺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一直在探索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包括但不限于在城市发展中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留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寰宇新闻
未来5年央企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将超3万亿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上半年国内出游27.25亿人次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配套细则正式发布
我国在建最北高铁首个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上海实现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AI大模型能否突破算力瓶颈?
广告